湖北理工大学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理工大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1、本课题选题依据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2)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3)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4)此设计是在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毕业设计更好的掌握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此次设计包括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等五种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6)本课题来源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2、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意义(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个系统操作方式简单、用户界面良好并具有实用性。只需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其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压强大,易于磨损,难加工,成本高。所以通常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凸轮机构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因此广泛应用于众多机械中。但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高副接触方式会增加机构的功率损耗,因此对其在高效率传动系统中的使用形成了较大限制。如何实现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纯滚动接触是解决相对滑动接触方式,并迅速提高凸轮机构工作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基于“两构件的相对运动可以用与这两构件相固连的一对瞬心线的纯滚动来实现”这一瞬心线性质,推导出能够满足预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要求的纯滚动接触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并研究了该种凸轮机构的临界压力角、许用压力角、机构效率、基圆半径等各项参数的特征和机构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完成了一套能够实现预定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纯滚动接触凸轮机构的完整轮廓曲线设计的方案,设计得到的凸轮机构不但能够在回程、近休止和推程的机构运动阶段保持纯滚动接触,还能实现远休止运动阶段,并且针对运动规律相同但行程大小不同的凸轮机构提出缩放轮廓的设计方式,大大简化了该种凸轮机构的制造工艺。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地应用着各种形式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之所以能在各种自动机械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兼有传动、导引及控制机构的各种功能。当凸轮机构用于传动机构时,可以产生复杂的运动规律,包括变速范围较大的非等速运动,以及暂时停留或各种步进运动;凸轮机构也适宜于用作导引机构,使工作部件产生复杂的轨迹或平面运动;当凸轮机构用作控制机构时,可以控制执行机构的自动工作循环。因此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对现代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无论是采用作图法还是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反转法原理。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 4、文献综述(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要点): [1]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3]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5]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6] 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9):[7]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8] 傅运刚,陈维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5-6. [9] 杜 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1997,(6):10-11. [10] 李 纲.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J].宁夏大学学报,1995,(3):34-35. [11] 刘 杰,赵春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与产品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2] 蔡伟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厦门科技,1996,(5):3-4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意见: 年 月 日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