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力命之辨与人的自由 A 儒家一方面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努力,另一方面又主张顺从天命 B 道家主张无为,接受外在环境,逍遥自在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C 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命是虚妄之物,强调主体的努力 D 在法家看来,社会治乱,国家强弱,并非取决于天命,而在于君主是否能正确运用法、术、势 * 二、群己关系的定位 1、修己以安人 儒家:人是社会性的,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与帮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大人”(《论语》) 2、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 道家:社会性是对人性的扭曲,主张独善其身,完善个体 3、群体原则的强化 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尚同” 法家:君权至上,要克制个人私利以维护君主的公利 * 三、义利与理欲 1、“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 a 儒家把道德义务视为无条件的命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儒家并不弃绝功利,而要求利的追求不能违背道德 “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功利的取向 墨家去除了“义”的内在价值,将其等同于外在的功利。“义,利也” 人不仅表现为德性的完善,“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取天下之害。” * 第五讲: 中国文化的伦理、宗教、哲学和价值取向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宗教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哲学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 一、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1、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为中心 家族—宗族—国家,伦理与政治合一 2、 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道德至上 * 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2、谦和好礼 3、诚信知报 4、精忠爱国 5、克己奉公 * 6、修己慎独 7、见利思义 8、勤俭廉正 9、篤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 三、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1,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三阶段 A 先秦—中国伦理精神孕育展开阶段 上古神话:崇德不崇力,惩恶扬善,重天命轻命运 周礼: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范式 孔子: 仁、礼并重 孟子:性善论 * B 汉唐—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封建化阶段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天人合一,极高明而道中庸 董仲舒: 三纲五常 * C 宋元明清—中国伦理思想辩证综合阶段 程朱理学 人伦者,天理也。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致良知 * 2,中国伦理思想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A 人伦关系原理 五伦设计 整体主义 伦理政治 B 道德主体品格要求 人伦决定人格 仁义礼智的价值系统 德性主义 * C,人性的认同 强调人禽之分,突现人的尊严 人格均等,人人可圣 修身养性,向内探求 *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宗教 一、中国远古宗教 自然神崇拜—天地崇拜 鬼魂崇拜—祖先崇拜 * 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1、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 东汉 张陵:五斗米道,天师道 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魏晋 葛洪:《抱朴子》,丹鼎派 陆修静、陶弘景:南天师道 * 南北朝 寇谦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转变为官方宗教 唐宋 正一道:崇拜鬼神,注重符箓 全真道:排斥咒术,倡导三教合一,注重内修 * 2、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A 道教把老子的《道德经》宗教化、人格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被解释成“三清 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B 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不仅灵魂常在,且肉体永生。 C 不同的派别修炼方法不同 全真道:内养、修练 正一道:符箓咒语、科仪斋醮 * 3、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A 对古代化学的影响 炼造外丹开古代化学的先河 B 对古代医学的影响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道士本身就是大医学家 C 对古代文艺的影响 志怪小说、神魔小说、游仙诗、田园诗等 D 对武术、气功的影响 内丹、吐纳、太极拳等 E 对古代民俗的影响 城隍、突地、灶君,门神、灶马、桃符等 * 三、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1、 佛教的基本教义 A 四圣谛 苦:一切皆苦 集:苦的根源,贪嗔痴 灭:苦的消除,涅槃 道:灭苦之道,八正道 B 八正道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