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楼赋》的结构层次: 首先是叙欲登楼消忧,反因城楼四周风物美好而引起怀念乡土之情。 其次是写其乡关之思。 最后是抒发怀才不遇,骋力无机,岁月易逝的幽愤。 《登楼赋》的艺术特色: 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2、善于运用典故。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加了思想情感表达的深广度和厚重度。 3、语言自然而流畅,优美而又不失质朴,铺排而不见繁缛。结构布局颇为工巧。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第二讲 建安文学 四 建安时代特征与建安风骨 建安时代特征: 首先是政治理想的高扬 其次是人生短暂的哀叹 第三是强烈的个性表现 第四是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共同的追求。 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诗人创作个性高扬,努力展示自己独特的风貌。 处在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人生。 四 建安时代特征与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指建安文学 (尤其五言诗)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是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悲凉慷慨,刚健沉雄,又有着强烈诗人个性色彩的艺术风貌。 学习要点: 一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及“三曹七子” 二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三 “七子之冠冕”——王粲 四 建安时代特征与建安风骨 思考题: 1、何谓“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对后代文学有何积极影响 ? 2、“三曹七子” 3、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差异。 4、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5、钟嵘称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习第三讲《正始文学与晋代文学》 与“建安文学”相比,“正始文学”有何特点。 “竹林七贤”及其代表作家的创作 “太康诗风”及“左思风力” 郭璞《游仙诗》及东晋玄言诗 课件制作主讲 洪静云 学习要点: 一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及“三曹七子” 二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三 “七子之冠冕”——王粲 四 建安时代特征与建安风骨 第二讲 建安文学 一 建安文学 何谓“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指以建安时期为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233),大致包括汉献帝和魏文帝、明帝时期这近四十年的文学。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三人,“建安七子”及蔡琰、诸葛亮等。 一方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社会的离乱和人民的疾苦;另一方面抒发作家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也流露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第二讲 建安文学 三曹七子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唐卢照邻:新声起于邺中。《乐府杂诗序》 第二讲 建安文学 (一)曹操(155-220) 1、生平及思想性格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出生微贱。 少时任侠放荡,好权术,喜刑名之学。生性机警,为人通脱。 提出“唯才是举”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二讲 建安文学 2、文学成就 《三国志·武帝纪》: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诗歌:二十余首乐府诗,乐府古题写时事 一部分反映战乱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艺术特点: 诗歌的构思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结构诗篇。 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而深刻反映出当时历史。“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以旧形式来反映新内容。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短歌行 对酒当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