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章第3节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练习题(解析版).docVIP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章第3节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练习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章第3节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练习题(解析版)

1·3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同步练习) 1. 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A. 拥有较大的势力 B. 严重威胁皇权 C. 有称帝的野心 D. 不服从皇帝命令 【答案】B 【解析】康熙帝采取的举措,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本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鳌拜集团和三藩之乱分别从中央和地方威胁到康熙帝的统治,故严重威胁皇权是康熙帝剪除这两种势力的主要原因,所以选B。ACD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2. 下图所示事件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 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C. 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 维护了中国边界170多年的稳定 【答案】C 3.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A. 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 平定三藩叛乱后 C. 收复雅克萨之后 D. 进兵台湾时 【答案】A 【解析】材料“四月天山路”“积沙”“亲征”可知是在西北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故选A;“进兵台湾”是在台湾地区;平定“三藩叛乱”涉及的三藩包括西南、华南以及东南地区;“收复雅克萨”是在东北地区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故排除BCD。 4.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 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 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 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 5. 了解了康熙帝后,有学生想就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标题最适合的是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民族的觉醒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故A项最合适;“中华的荣耀”指的是唐朝,故B项错误; “东方的曙光”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民族的觉醒”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6.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尽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答案】(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 【解析】试题分析:(1)题考查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字体是小篆,空格中是皇帝二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材料来看,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于是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对于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我们首先要肯定它在政治上的意义。之后再考虑其他方面的意义,比如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康熙帝一生的主要事迹,材料涉及到的事件是平定三藩之乱。而通过三藩之乱的平定,也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这也是重要意义之一。此外三藩之乱的平定也维护了国家统一。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注重强调学生横纵分析问题,将中外历史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材料列举了秦始皇和康熙帝的生平经历,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