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生理学-绪论与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慢性肾衰病人 第一章?? 绪 论 ?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2. 为什么要学习病理生理学? 3. 怎样学习病理生理学? 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过程,机体自稳态破坏出现的变化。 包括: ①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的改变; ②临床出现不同的症状与体征; ③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亚健康(sub-health) :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包括躯体、心理、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 WHO统计: 健康的人只占约 5%, 患病的人占约 20%, 亚健康的人占 75%。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1)躯体亚健康 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等; 2)心理亚健康 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角色错位和不适应;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理化因素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1)利于准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 2)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 脑死亡: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包括大脑皮质及脑干功能永久性消失。 脑死亡(Brain death)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A.自主呼吸停止,需进行不断的人工呼吸; B.不可逆性深昏迷; C.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D.瞳孔放大或固定; E.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F.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 * 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些瘀斑?? 血压为什么会降低? 右心衰病人: 颈静脉怒张, 嘴唇发绀, 静脉压升高, 肝脏明显肿大, 腹水,下肢水肿, X光片示右心扩大。??? 原因? 左心衰病人, 同是心力衰竭, 为何临床表现 不一样??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学科,阐明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任务: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 地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病理生理学总论 讨论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正确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 研究在不同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功机能、代谢、结构的变化。 3)系统病理生理学 2. 为什么要学习病理生理学? 病例:男,24岁。因高热、咳嗽、胸痛一天急诊入院。患者4天前因受凉起病,咳嗽、食欲下降;一天前畏寒、高热、咳嗽加剧;今晨咳铁锈色痰、胸痛、精神萎靡。 体查:T 39.5°C,P 106次/分,R 36次/分,BP 80/50 mmHg,脸色潮红,重病容,呼吸迫促,发绀。????? 问:为什么血压降低?(感染性休克)??? 为什么体温升高?(发热) 3.怎样学好病理生理学? 1.懂——上课时听懂,课后复习看得懂,特别注 意重点和难点内容,及时复习生理、生化等有关 内容。2.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切勿死记硬背。 重点是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三个 部分。记忆重点抓“主干”和“关键词”。3.活 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4. 问 敢于质疑—包括课本内容、教师和自己。??? ?第二章??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 健康与疾病(health and disease) 健康:健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与亚健康、疾病的关系 一、病因学(etiology): 原因(病因):指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 的因素。 条件(诱因):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 影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2 病因学 1.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二、病因分类 3.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nutritional factors) 4.遗传性因素 (hereditary factors) 5.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6.免疫性因素 (im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