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课件-传染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核课件-传染病

第一节 概论 概念:病原微生物 具有传染性 流行 炎症性疾病 发病情况:社会问题 已消灭或接近消灭: 天花、麻风、脊髓灰质炎 死灰复燃: 结核病、淋病、淋毒 新病:艾滋病 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和动物 2、易感人群:某群体对某传染病免疫水平低下 3、传播途径:消化道 呼吸道 虫媒 接触 母婴 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原体 毒力(virulence) 数量 侵入部位 宿主的反应性(responsiveness) 病原体损伤宿主细胞的机制: 直接 内、外毒素、酶、血管缺血 超敏反应 (一)病毒致病机制 1、病毒侵入细胞的特异性 病毒表面特异性蛋白——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 EB病毒——巨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D2) 鼻病毒——粘膜上体细胞表面(ICAM-1) 病毒只能在某些细胞复制 白质脑病 JC paravirus 胶质细胞 2、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方式 易位跨过质膜 融合 受体介导 吞胞作用、 3、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 4、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 5、病毒损害和杀死宿主细胞的机制   抑制核酸或蛋白合成 细胞融合 溶解宿主 免疫攻击 细胞增生和转化 损害免疫力 依赖性细胞连锁反应 (二)细菌致病机制 细胞的粘附 细胞内细菌感染 细菌毒素 (三)宿主抗感染的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再染 成人 特异免疫和过敏:有,病变局限化 病变多样,较局限,新旧病灶并存 肺尖部 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多为支气管,趋于肺内演变 长,波动性,需治疗 继发性肺结核病 急性全身(肺)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短时间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侵入肺静脉分支,经左心 →全身各器官 病变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病变以增生为主。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Miliary Tuberculosis Extensive infection Hematogenous spread Low immunity Pulmonary or Systemic types. 慢性全身(肺)粟粒性结核病 如急性期病程迁延3周以上,或结核杆菌少量反复多次入血 病变性质和大小均不一致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干酪样坏死破入邻近大静脉,淋巴液由胸导管回流,经静脉入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患者原发灶已痊愈,由肺外某器官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间歇入血而致病。 肺外结核除淋巴结结核 、消化道结核 、皮肤结核外,其他各器官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形成的潜伏病灶进一步发展结果。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肠结核 原发性:儿童饮用含结核菌的牛奶,形成肠原发综合征 。 肠原发综合征:肠的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继发性: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咽下含结核菌的痰液所致,好发于回盲部。 类型 溃疡型:环形,长轴与肠管长轴相垂直,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易引起肠梗阻. 增生型:少见,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息肉状→→不完全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 湿型:以渗出为主,腹膜上密布无数结核结节,腹腔内大量腹水。 干型:以增生、坏死为主,腹膜上有结核结节及大量纤维素渗出 →→ 机化 →→ 腹腔器官广泛粘连,瘘管形成。临床:慢性肠梗阻,横行块状物,柔韧感或橡皮样抗力。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颅底病变明显。蛛网膜下腔内多量灰黄混浊胶冻样渗出物,有时可见灰白色结核结节。 结核性脑膜炎 颅底病变明显。蛛网膜下腔内多量灰黄混浊胶冻样渗出物 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