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诗之风格-毕业论文.doc

【DOC】-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诗之风格-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诗之风格-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级汉语 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专 业: 汉语言文学_ 层 次: 专 科_____ 形 式: 函 授______ 年 制: 2 年______ 姓 名: 范 海 红 指导教师: 马 晓 华 完稿日期: 2012年11月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论文摘要】 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艺术关系的深化,赋予了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物我浑融的意象和平淡醇美的风格。平淡之中有醇美,这一风格的形成,既源于诗人的秉性贵真,又源于诗人的心地纯静,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同的异灿,具有独特的价值。陶渊明的《杂诗》第5首、《饮酒》第5首、《归园田居》第1首、《读山海经》第10首、《咏荆轲》等诗,反映了他不图功名、安贫乐道、归隐田园、躬耕自食的高尚品质和思想性格,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不图功名 安贫乐道 归隐田园 躬耕自食 【正文】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大诗人陶渊明现存的诗歌不过120多首,但古代的论者都比较重视他那些平易自然,富于田园风味的陶逸诗。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了陶渊明的田园诗。自近代诗人龚自珍以来,则更多地强调他那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其实,陶渊明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不限于某一题材。从现存的陶诗来看,其中既有许多优美的田园诗,也有一些激昂慷慨的咏史诗。此外还有表现乌托邦理想的《桃花源诗》等。这些作品都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同的异灿,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现了它独特的风格。 一、不图功名、归隐田园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曾祖是东晋初年的名臣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陶侃在晋代并非出身高门,只是凭着他的才能取得高位,在陶侃死后,家庭就趋于没落。陶渊明又是陶侃的支庶子孙,和袭封长沙公的族人已是“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了。所以他幼年时代,生活就很不富裕。他早年也曾有志于建功立业,但在晋代这样一个门阀制度统治的社会中,政权几乎全部把持在高门望族手里,像他那样的寒素士人,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可能性很小。同时,陶渊明又抱有高尚的志节,不愿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他虽曾几次出仕,都不过作了县令、参军等几任小官,并且历时很短,就又归家隐居。正如他在《与子俨等书》中所说:“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才使他放弃“大济苍生”的弘愿,而以隐逸诗人闻名。在他的《杂诗》第5首中,他写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从这首诗看来,陶渊明的本意显然想做一番事业,只是在现实中碰了壁,才不得不归隐田园,以求洁身自好。尽管如此,他对自己这种处境,仍然不甘心。此首的诗句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还是未能忘情。不过长期的田园生活,确实使他体会到村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大自然、对劳动的一种依恋。这也许是历来许多诗人都很少能写到的。例如:他的《饮酒》第5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首诗中,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景物,菊花、南山、飞鸟这都是村居时经常可以见到的事物,而在诗人笔下,却处处都富有诗意。这首诗,历来都认为它富有哲理。但它更是诗人心态的一种写照。在篱下采菊,其悠闲之情可知。举兴见山色,飞鸟本是无意识的事。由山色之佳,而联想到飞鸟归林,似乎飞鸟也知道山林之乐而倦飞知还。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把风景和诗人的心情以及“世无闷”的哲理溶为一体。这一幅朴素的图像,和盘托出了诗人的高尚志趣和心情,成为传诵千古之名作。 陶渊明写村居生活的名篇,往往以极平易自然的手法来描写平凡的农村景色,却呈现出丰富的诗情画意。如《归园田居》第1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作于他归隐之初,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显然,在陶渊明心中田园、旧居是一个清静的自由天地,而尘网、樊笼是这样的恶浊。所以这种对大自然的向往,正意味着对仕途、官场的厌恶。诗中出现的景色都是极平凡的,农舍、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到处可见的事物,鸡鸣、犬吠之声,尤为村居者所习闻。这是既无高堂华屋、奇卉异木,更无丝竹管弦之乐,而一片朴素宁静的气氛自然使人心旷神怡,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