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知恩报恩-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docVIP

饮水思源知恩报恩-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水思源知恩报恩-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飲水思源 知恩報恩(第二集) 蔡禮旭老師 2007/12/15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廳 檔名:10-009-002 主持人:蔡禮旭老師已經抵達,讓我們給他一個非常熱烈的歡迎掌聲,我們也歡迎楊淑芬老師,以及新加坡淨宗學會的許清標居士。我們請蔡禮旭老師上講台。 蔡老師:諸位長輩,諸位大德,下午好。 主持人:我們也說一聲,蔡老師好。 蔡老師: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坐。 主持人:今天蔡老師做的是第二場演講,讓我同樣很簡單的介紹一下蔡老師。蔡老師來自於台灣,畢業於台灣逢甲大學資訊專業,和台南師範學院教師班。他曾任小學老師,但是有感於聖賢教育的重要,他辭去了教職赴澳洲淨宗學院學習佛學文化,並師承儒學大師,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蔡老師現任中國安徽廬江文教育化中心訓導長,中國地質大學人文經管學院外聘高級講師,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高級講師。二00三年蔡老師於海南島,和楊淑芬老師一同創辦,「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在中國各地舉辦了超過三百餘場的講演,贏得了很好的迴響和共鳴。在二00五年蔡老師應邀赴馬來西亞孔子學會,新加坡南洋小學,和印度尼西亞多元文化協會講學。同年蔡老師分別在台南和高雄,舉辦為期十一天的《弟子規》細講講座,和三天的認識《弟子規》課程。在二00五年他受邀赴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舉辦系列「幸福人生講座」。在同一年蔡老師應邀以傳統文化,以和諧社會為主題,在多所中國高等學府演講,得到了非常大的迴響。 從二00五年十一月至今,蔡老師長住於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培養骨幹教學,現在已經培養第四期學員。二00六年十月初,蔡老師與廬江文化中心的其他幾位主要領導,共同在法國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總部,就湯池人民學習《弟子規》的情況,向參加該次和平會議的代表做會報。二00六年十二月起,蔡老師長期在海峽兩岸之間,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二00七年八月初,蔡老師與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領導,共同與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簽訂了五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師資培訓計畫。在昨天的演講中,我們聽到了,蔡老師告訴我們許多尊親孝親的故事,內容是非常的真摯感人,都聽到了我們心裡去了。我相信各位和我一樣,今天對蔡老師第二場的講演是充滿了期待。我話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蔡老師主講,「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第二部分。 蔡老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諸位長輩、朋友,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飲水思源,知恩報恩」,在我們人生的旅途當中,無數的親朋好友在成就著我們,在鼓勵著我們。甚至我們不曾見面的人,很多都默默的在為我們祝福祈求。我記得四年多前剛到大陸海南,那個時候坐在飛機上還沒有著陸,突然想起有位朋友他走過世界許多國家地區,有二十多個。而他當要離開這個地區的時候,他都會在這片土地上拾起一把泥土,把它放在一個小瓶子裡。當他看到這些泥土的時候,他都會滿懷感恩的心,回想到當初在這個地區,多少的朋友們對他的愛護、對他的照顧,看到泥土的時候這些景象歷歷在目。不只人成就了我們,還有這片土地上的萬物,都在滋養著我們。其實人生幸不幸福,光看我們有沒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是要求的心、計較的心,這一念轉過來,幸福的日子就在眼前。 到了以後我們想到朋友這段話,心裡想到一個新的地方,人家信任我們、支持我們,對我們都有知遇之恩。所以那時候楊淑芬老師也交代末學,一定要盡心盡力去講《弟子規》,而且都是大眾在成就著我們。那個時候老師給我們打了很好的心理建設,說到你現在也不要多想,要記住兩件事就好。第一是出門在外,不可以讓師父上人丟臉,「德有傷,貽親羞」,我們戰戰兢兢深怕有辱師長的威德。第二點就是你就想著先講三百場,其他的就不要再打妄想。聽完老師的話,就開始算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像當兵數饅頭一樣。而且老師又交代,不管來多少人都要講,兩個、三個都講,縱使沒有半個人來,那就對著桌椅板凳講,最好能講到桌椅板凳跳起來說:還過得去,還過得去。因為古代有說「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其實我們在學習佛陀教誨、聖賢教誨的過程當中,有個態度非常重要,就是祖師大德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要這樣子去期許自己,不然自己對自己沒信心,誰推、誰拉都拉不動。 我相信大家在讀《弟子規》,應該讀到一句特別大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自己讀哪句讀得最大聲?就是那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大家有沒有同感,念這句話的時候最大聲?為什麼?好不容易念完了。不是這樣,是因為這句能給我們很大的鼓舞、信心。我們面對人生很多的情境,寧為成功找方法,祖師大德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不為失敗找藉口。那因為已經做了最好的心理建設,沒有半個人來都講,那就好像看到一個人進來,就好像看到一顆寶珠一樣,非常歡喜,好像他鄉遇故知。記得有一次來了一、二十個人,其中還有位老太太,看上去應該也有個七十來歲了,這老人家來聽我們很感動,對我們晚輩非常的愛護。而且老人家聽了兩個小時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