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末代王朝没落的缩影
末代王朝没落的缩影
十九世纪末纵横于世界舞台上的李鸿章,他代表着那时世界人眼中的中国,代表着那个屈辱没落的时代,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而我选择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通过梁启超冷静的讲述与剖析,走进这个传奇的人物,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李鸿章传》的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师从于康有为,曾协助康有为编校《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曾任《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编务,后任《时务报》主编,期间发表大量论文,包括《变法通议》,“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政变发生后,流亡日本,于横滨发刊《清议报》,1902年,创刊《新民丛报》,同时大量创作了新的著作,并提出了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至二十年代著作颇丰,本书是他20多岁时创作的。
梁启超的史学观点是批判“陈陈相因”,认为“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历史者,叙述人类进化之现象”,“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之例者”[1],可见其历史观是建立在进化论的基础上,这一点在本书中有鲜明体现。但梁启超“流质善变”,史学思想也屡有变易,至20年代已自成体系。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主要阐述的内容如下:
从李鸿章发迹的整个地域与历史环境着笔,写其早年落拓,以建淮军、镇压发捻发迹,办洋务、筹海防,以甲午海战失利终其兵事声誉,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又以,最终黯然长逝的一生。
正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是“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2],他借着十九世纪末纷乱的世界大气候扶摇直上,又被复杂的时局洪流卷入了晚景凄凉之地,这从表面上看来是李鸿章个人的悲哀,但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末代名臣的身上看到一个腐朽帝国没落的背影。
群掣其肘
在这部传记中,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才华与见识还是有一定的肯定的,毕竟,作为当时当政的要员中,他的见地与才华是他人望其项背的,如果他真的能够无所顾忌的施展他的才华,也许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李鸿章并不是一个对中国现状认识的十分透彻的人,他的举措很多都不过是对现有的问题缝缝补补,但即便是如此,他的政策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推行,这就是因为守旧势力的抵制与打压。李鸿章在与德国宰相俾斯麦交谈时曾郁结地说过:“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庭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如?”[3]可见当时的中国统治集团对李鸿章的举措是极其抵制的。为首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就是守旧顽固派的代表,以她为首的顽固派对西方传入的先进文化可以说是怀着一种天朝大国的自我优越感而鄙视之,同时又因其入侵中国,使天朝大国颜面尽折而仇视之,当时的大学士倭仁就曾说过:“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技艺不在”[4]可见当时的中国统治阶级对先进文化的蒙昧无知,这种蒙昧使得他们对先进文化怀有强烈的反感,如此,则李鸿章振兴国家的行动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支持。不过我们也可以这么来质疑,李鸿章在当时的职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根据《李鸿章传》的记载,李鸿章历任的官职有诸如大学士、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商务大臣、江苏巡抚、湖广两江两广总督,既然有如此多的职务,为何不能凭职务之力,大力推行自己的主张呢?其实正如梁启超所说,李鸿章并不是“权臣”,他是“纯臣”,也是“庸臣”,他历任之官职,均非权职。自封建政体确立后,中国历代政治发展趋势都是向着君主权利不断扩大集中,臣子特别是相的权力不断缩小削弱,从隋唐三省六部、宋群宰制、明内阁制一直到康熙雍正年间的南书房军机处,君主权力达到顶峰,而此时真正掌握实权的除了最高统治者,就是军机处大臣,因此“一国政治上之功罪,军机大臣当负其责任之大半”[5],而实际上,本没有占有多少实权的李鸿章却承担了“近四十年失政”的大部分责任,所以,在此李鸿章一大冤,在饱受“教义之浸淫”与“雄主之布画”,中国已再难找出拥有跋扈之气、可以扭转大局的权臣,大多数的官员都只是洁身自爱,每日混日子过罢了。况且李鸿章作为汉族官僚,在满清政府中是受到排挤的一群人,梁启超所言:“内而枢府,外而封疆,汉人备员而已,于政事无所问……虽位尊望重,然实一弄臣耳……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无从居者。”[6]可见自满清入关之后,其彼我之见依然十分严重,若非为剿除发捻,清政府也不会重用汉族官僚,但即便如此,汉族官僚“每有军议奏事,必推为首属,遇事归功,报捷之疏,待官乃发”,如曾国藩尚“自金陵克捷以后,战战兢兢,如芒在背”[7],更何况作为其学生的李鸿章。
不学无术
虽然李鸿章受到多方掣肘,但即便没有这种阻力,李鸿章依然不可能将中国带入威德天下的境地。梁启超给李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