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W4病因病机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概述: 一、病因和病因学说的概念。 二、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三、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四、中医学对病因的主要分类方法。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六淫:六淫的基本概念与共同的致病特点。 ⑴风邪:⑵寒邪 概述 1.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能破坏人体阴阳平衡而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 2.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整体观念:中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环境,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联系起来,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探讨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辨(审)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之 为辨证求因、审症求因”。 第一节 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入,或从皮毛,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较急,病初多见寒热、咽痛、骨节酸楚等。 一、六淫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季节性与地域性 (1)六淫致病与季节的关系:由于六淫本为四时主气的太过或不及,故容易形成季节性多发病。 (2)六淫致病与环境的关系:工作或居处环境失宜,也能导致六淫侵袭而发病。 2.单一性与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为害。 3.转化性:六淫致病以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向不同于病因性质的方向转化。(这种转化与体质有关)。 4.外感性:六淫为病,多有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六淫之邪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侵犯人体而发病。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自然特性:风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性,为春季的主气。风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均可发生。 (2)风邪的性质: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 ①轻扬开泄: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②善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变化快,如中风,风疹。 ③风性主动:“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故称“风胜则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临床上风邪为患较多,又易与六淫诸邪相合而为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2.寒 (1)自然特性:寒具有寒冷、凝结特性,为冬季的主气,故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之谓。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寒则气收”。寒邪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拘急,以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若寒邪侵袭肌表,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故发热恶寒而无汗。 寒与肾相应。寒为水气,通于肾。 (1)自然特征:湿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为长夏主气。湿邪为患,四季均可发病,且其伤人缓慢。 (2)湿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胜则阳微”,因湿为阴邪,易于损伤人体阳气,湿去则阳气自通。 ②湿性重浊:所谓“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故湿邪致病,其临床症状有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 ③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所谓粘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二是病程的缠绵性。 ④湿性趋下:水性下行,湿类于水,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下部。 其病多见下部的症状,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他如带下、小便浑浊、泄泻、下痢等,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但是,湿邪浸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非独侵袭人体下部。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1)自然特性:燥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为秋季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故多燥病。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多温燥。深秋凉燥。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燥胜则干,易于伤肺。 ①干涩伤津:燥与湿对,湿气去而燥气来,燥为秋季肃杀之气所化,其性干涩枯涸,故曰“燥胜则干”。燥邪为害,耗伤津液,形成阴津亏损的病变,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答案德斯勒.docx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之第九讲实现新闻传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docx VIP
- 国际航运管理 全套课件.PPT VIP
- 财务共享服务教学课件4第四章 费用报销流程.pptx VIP
- 手术患者意外伤害预防.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册整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广告理论与实务:各类广告媒介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1课 课题一《课外生活小调查·周末生活我采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docx VIP
- 广告理论与实务:印刷媒体广告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