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文]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范文]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总论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一、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经济思想遗产 关于这个问题,先讲一个故事。我们正在上课,有一个人闯进来说:“五教门口有一只大老虎。”我们必然不信,继续上课。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进来说:“五教门口有一只大老虎。”我们会迟疑一下,但仍旧不信,继续上课,但脑子里可能会想,五教门口真的会有一只大老虎吗?接着又来了第三个人说:“五教门口有一只大老虎。”于是我们可能再也上不下去了,也开始人云亦云的去传播这个消息。这个故事说明的是我们看待中国经济思想遗产的现状。 西方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思想毫无可取之处;而一部分中国人也因为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现状而妄自菲薄我们的经济思想遗产,认为中国经济思想遗产一无是处,30年代,颇有名气的经济学教授赵兰坪说过:“盖吾国古代之经济思想,与今之欧美之间就学科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自不待言。”而甘乃光认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利益之一,就是为了使中国人自知不足。都有三个人说五教门口有老虎了,能没有老虎吗?既然中西方学者都说中国经济思想一无是处,那么中国经济思想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三个人说五教门口有老虎,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但判断是否真的有老虎,要作实地调查;同样中国经济思想是否真的贫乏浅薄,也要真的研究过才能做出评价。 当然评价中国经济思想遗产必须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无原则的夸大,认为中国经济思想遗产尽善尽美,优于任何外来文化,用国粹派的眼光看问题;二是妄自菲薄,鄙薄中国经济思想遗产,认为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可以置之不顾,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 中国经济思想遗产因为发掘、整理得不够,至今没有引起世界甚至本国经济学界的重视,这是一个遗憾,也是我们经济学人的责任所在。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主要内容 1、古代部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是在封建时代形成的,主要内容就是封建时代的经济思想。封建的土地财产和封建农业构成经济制度的基础,所以土地问题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讨的核心问题。在封建社会中,对任何经济问题的探讨总不免这样那样的同地产和地租、赋役问题联系着。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经历了酝酿阶段、全盛阶段和缓慢发展阶段。酝酿阶段自奴隶制时代起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直接出发点。全盛阶段自春秋末期至西汉宣帝、元帝之交,形成了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现象。缓慢发展阶段从西汉宣、元之交直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在经济思想领域一直处于封建经济思想支配之下。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一直存在两种对立传统的斗争: 保守的、为大地主既得利益辩护和维护现状、敌视和压制一切进步的改革要求; 批判的、改革的和富于理想的传统。 2、近代部分(1840——1949)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压迫和奴役中国,原因是什么?纯粹的军事力量?显然不是,而是有比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以如何发展中国的经济就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经济改革。由于形势变化急剧,极不稳定,所以一种经济改革主张、方案及其理论依据,往往产生不久即过时,而被新的主张、方案及理论所代替,所以这一时期是急剧变化着的经济思想。象鸦片战争以后先后出现的经济思想,船坚炮利论、先富后强论、振兴商务论、振兴实业论等,都如昙花一现般不能持久。 古代部分 共分8个专题: 一、义利论 二、养民和田制论 三、富民富国论 四、重农抑商和反抑商论 五、商业经营论 六、货币论 七、消费论 八、人口论 一、义利论 1、 义利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义本来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范畴,也可以说代表上层建筑,在奴隶制社会中早已存在,但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在春秋时代才出现。“利”除了指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以外,还包括经济以外的其他实际利益,但其主要内容是指经济利益。义利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义和利两者之间究竟谁为本谁为末的问题,不同的思想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2、 儒家的义利论——贵义贱利论 (1)孔丘的贵义贱利论。P37 孔丘思想体系的中心和主要范畴是“仁”,“仁”就是“爱人”当然不是爱一切人,而是爱奴隶主贵族。“义”是“仁”在行动准则方面的表现。“仁者”(奴隶主贵族)在行为方面必须严格遵守“义”的原则和礼的规定,从这种观点出发来看待经济生活,得出“贵义贱利”论。关于义和利,孔子提出过很多命题,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他对义利关系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君子指奴隶主贵族,小人指奴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懂得义,而奴隶只懂得利。孔丘反对君子“言利”不是不要任何的利,而只是反对追求违反奴隶制传统的利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