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诊断课件_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幻灯片.ppt

二级心理诊断课件_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赖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第二节 识别病因 识别病因的重要性 病因诊断是心理诊断的重要内容 为心理咨询方法的选定奠定基础 是咨询师功底能力的体现 病因的种类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学原因 疾病:细菌、病毒、微生物侵袭后反应 外伤:理化因素导致躯体损伤后反应 年龄、性别等对心理的影响 遗传倾向(家族聚集现象) 心理学原因 认知的偏差 个性的偏离 动机的冲突 错误的观念、信念 失败与挫折的经验 心理发育停滞(不成熟) 社会学原因 应激性生活事件 职业性应激 社会文化因素(道德、习俗) 人际关系冲突 战争、动乱、社会灾害等 婚姻、家庭问题 失业、失学、失恋等 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 识别病因的方式 观察(病态外部特征:甲亢、白癜风、 神经性皮炎、伤残等) 询问(访谈) 调查(病史) 病例查阅 识别病因的注意事项 不能硬性牵连,要有科学依据 要实事求是并得到专家、求助者的认可 要考虑问题发生的时间特征 家族史应慎重对待(遗传力或遗传度) 年龄、文化因素的影响 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 是抽动障碍的最常见亚型,特点为急性单纯性抽动,常限于某一部位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的抽动。通常表现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起病于学龄早期,在4~7岁的儿童最常见,男孩多见。 [诊断标准] 1.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 为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等简单抽动; 2.抽动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已持续2周, 但不超过12个月,某些患儿的抽动只有单次 发作,另一些可在数月内交替发作; 3.18岁前起病,以4-7岁儿童最常见; 4.不是由于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 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是以进行发展的多部位运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抽动障碍,部分患儿伴有模仿言语、模仿动作,或强迫、攻击、情绪障碍,及注意缺等行为障碍,起病于童年。 [症状标准] 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 种发声抽动,多为复杂性抽动, 二者多同时出现。抽动可在短时 间内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 剧,睡眠时消失。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患儿感到十分痛苦和烦恼。 [病程标准] 18岁前起病,症状可延续至成年, 抽动几乎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 已持续1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且1 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 [排除标准] 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不自主抽动 和发声抽动的症状。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是以限于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并存)为特征的一种抽动障碍,抽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多种的(通常是多种的),持续1年以上。 [诊断标准] 1.不自主运动抽动或发声,可以不同时存在, 常1天发生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 2.在1年中没有持续2个月以上的缓解期; 3.18岁前起病,至少已持续1年; 4.不是由于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 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非器质性遗尿症 指发生于白天或黑夜的排尿失控现象,与 患儿的智龄不符,并非是神经系统障碍、癫痫 发作,或尿路结构异常所致的膀胱失控。 [诊断标准] 1 年龄有5周岁以上或智龄在4岁以上,不能自控排尿而尿床或尿裤; 2 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至少已3个月,遗尿可 作为正常婴儿尿失禁的异常伸延,也可在学 会控制小便之后才发生; 3 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发作、泌尿道 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疾病所致,也没有严重的 智力低下或其他精神病。 第三单元 常见的人格障碍 概念: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 人格障碍的三个要素 1 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2 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或持久的适应不良 3 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