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曹 建安风骨话三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安三曹 建安风骨话三曹.doc

建安三曹 建安风骨话三曹   乱世出英豪。   英雄有壮志,豪杰有悲歌。   这是一个局势多变的风云时代,又是一个璀璨的文学黄金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家大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也有不少人经历过艰苦的戎马生涯,目睹了社会的悲凉惨景。他们从中汲取了深厚的创作源泉,写下了大量反映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文学经典。   在当时的统治集团曹氏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这些作品文字梗概多气,笔调明朗宏大,感情慷慨悲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遂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   这个在纷乱中开始的时代,就这样为后人画下了最夺目的一笔。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李白·唐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魏武(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曹植)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 ——刘勰·南北朝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敖陶孙·南宋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袁行霈   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曹公莽苍,古直悲凉。其诗上继变雅,无篇不奇。(陈沆·清)   曹操(155-220),字孟德,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曹操是“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清峻通脱,风流自赏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宦官的出身本来是很微贱的,但是汉末宦官擅权的形势,却使他们显赫一时。这种家庭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作为凭依,加上时代风气的影响,所以曹操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束缚。在政治上,他重视实效,而蔑视繁琐的礼仪与虚饰的道德,所以崇尚刑名之学,以严刑峻法来保障自己统治措施的贯彻实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很随便。史书记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个性和感情能够直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反映了他这样的思想和性格。   他的文章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说话大胆,词锋爽利,一扫汉代儒生的文章动辄援引经义、迂远空阔的习气。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做作之笔。又如《祭故太尉桥玄文》,竟记叙了桥玄生前对他开玩笑的话。这看起来似乎有损于祭文应有的庄肃感,却很好地表达了对死者的真切之情。这些文章中很多都不是文学作品,但它们对各体文章摆脱陈词滥调,向贴近作者实际生活和真实情感的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改造文章的祖师   祖父曹腾曾为小黄门。宫廷中所需的音乐等娱乐,就是由黄门这个官署执掌的。所以曹操从小就形成很高的音乐修养,并且一生对音乐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相和歌》主要产生于民间,上层的文士是不屑于亲自写作的。但是曹操对《相和歌》尤为喜爱,并没有受到上层社会的偏见与习惯的束缚,而是重视利用民歌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   曹操的乐府诗脱胎于汉乐府民歌,所以其中有些作品并不是写自己的经历,而是沿用民歌中常见的题材。比如《苦寒行》,虽然可能与曹操的某一次具体的军事活动有关,却是用了士兵的口吻来写的。诗中所表现的不是主帅曹操的生活,而是士兵劳苦思家的情绪,明显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同情的态度,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歌原本很少会涉及重大的政治事件,但是曹操的诗,像《蒿里行》就概括了关东各州郡首领合兵讨伐董卓,然而由于人人心怀鬼胎,导致战事失败,继而袁绍、袁术兄弟一则谋图废立皇帝,一则自立为皇帝,以致战祸连年,百姓大批死亡的事实。语言简洁,气魄宏大,感情深沉,在乐府诗中是前所未有的,也突破了民歌的传统。   由于他的影响,曹丕、曹植及其他建安诗人,也写作了相当数量的乐府诗。可以说,在把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乐府诗改造为文人文学重要形式的过程中,曹操起了关键的作用。   曹丕—— 一变乃父悲壮之习   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王夫之·明末清初)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开国皇帝,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他作品的艺术成就不如其父与其弟,但就论说文而言,曹丕的成就比其弟曹植为更高。他著名的《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之先河,此外,其《燕歌行》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千回百转燕歌行   曹丕“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5岁学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