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与分子的放射——雷射的发明.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的放射——雷射的发明

原子與分子的放射 ——雷射的發明 工管二乙溫欣翰 雷射 雷射是 laser 的音譯,而 laser 是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縮寫,它是一種激光放射的加強量子現象。雷射放射的是同頻率、單方向、共相(同調)並具有高能量的光線束。 雷射現象先在微波領域發現,即先有 maser 然後有 laser,maser 就是把 laser 字中的 light 改成 microwave。微波和光都是電磁波,微波的頻率是 1 ~ 100 GHz(1 GHz = 109 Hz),我們可以看見的光線頻率大約是微波的 1 千倍,光在真空中的波長是 400 ~ 700 nm。 發明者 雷射的發明者是美國的查利.唐恩斯(Charles H. Townes)和亞瑟.夏羅(Arthur L. Schawlow)。唐恩斯和蘇俄的理論物理學家巴穌夫(Nicolay G. Basov)及普赫洛夫(Aleksandr M. Prokhorov)因激光的研究而獲 1964 年諾貝爾物理獎。夏羅和布洛柏根(Nicolaas Bloembergen)因雷射光譜學的研究獲 1981 年諾貝爾物理獎,當年還有西班(Kai M. Siegbahn)因研究電子光譜學而分享當年的物理獎。 雷射的發現 話說 1951 年春天,唐恩斯到華盛頓參加一個美國海軍研究署主辦的研討會。有一天,天都還沒亮的時候,他因一些研究的困惑而無法再入睡,就走出旅館到附近的公園透透風,在公園中的板凳坐下來。在那裡,黎明的晨光照落大地,他突然間看到一排排整齊盛開的杜鵑花。那幾天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產生高能量的光波,他突然想起愛因斯坦在 1917 年提出的激發放射量子的理論,如果利用愛因斯坦的放射量子理論,誘發分子或原子做同步放射,說不定可以得到「百花齊放」的現象。 他就坐在板凳上,從口袋裡找到一個信封,在信封背面急快地寫下他的構想。開完會,回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實驗室,就開始設計以氨分子為研究對象,激發氨分子旋轉能位跳遷(在微波範圍),達成能階分布反轉,也就是高能位的量子態的分布比低能位的量子態高。再利用實驗的平面共鳴腔使這些激發量子在共鳴裝置中來回跑動,最後微波會呈現受激放射的加強量子現象,他就命名為 maser。 1958 年,唐恩斯和他的連襟夏羅更進一步由 maser 推理到 laser,他們在學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並向學界挑釁,徵求實驗高手製造雷射。他們在 1959 年 6 月提出專利申請。1960 年 7 月,美國休斯航空公司的物理學家麥曼(Theodore H. Maiman)做出第 1 台紅寶石雷射。 說來也巧,1960 年 3 月另外一位物理學家高特(Gordon Gould)也提出雷射專利申請。雖然他沒有發表過有關雷射的論文,但他的實驗紀錄簿有詳細記載並經過公證。 用途 雷射幾乎是無所不在,普遍應用在化學、物理、天文、地理、生物、醫療、民生、娛樂等方面。 如超市的貨物條碼識辨器和價碼掃描器,準確又快速。又如 CD 和 DVD 的應用,把音響畫像數位化,這也推廣到資訊傳播方面,如電話、電腦、印刷等的應用。在醫療方面,如基因分析、腸鏡、外科手術、去黑斑的應用。在工程方面,如測量、結構模擬的應用。在軍事方面,如雷射武器、飛機追逐的應用。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雷射的發明,我們的科技和日常生活會有多大的不便。 結論 當初唐恩斯的研究是單純的基礎學術研究,並沒有想發明雷射。他在那清晨時刻,看到排排盛開的花,又想起愛因斯坦的放射量子理論,才進行 maser 的實驗,繼而發展到雷射,爾後才有廣泛的應用。其實大學或研究機構的許多研究都是一種基礎學術研究,基礎學術研究是指沒有特定「應用」的研究,常常是為了滿足研究者的好奇心,但是後來卻帶來廣泛的應用,這些應用常出乎發明者的原先用意。 唐恩斯有聯想力,又有連襟夏羅的參與、討論和鼓勵,使雷射的研究順利達成,唐恩斯和夏羅能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實在難能可貴。尤其夏羅是以雷射光譜學的研究得獎,那時候,他已經離開貝爾實驗室轉任史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 來源:.tw/ct.aspx?xItem=11369ctNode=40mp=1 《科學發展》2010年5月,449期,66 ~ 68頁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