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邹韬奋新闻编辑出版与经营管理事业研究综述资料
邹韬奋新闻编辑出版与经营管理事业研究综述
蒋雪婕
一、研究介绍
邹韬奋的一生,在教育、家庭、婚姻、文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发表过很多的文章。但是本文重点关注邹韬奋在新闻出版和经营管理事业,以及其民主政治思想对新闻出版和经营管理事业的影响,综述整理后人对这两方面的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手段,是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范围主要为《韬奋年谱》上、中、下卷,《韬奋全集》,《邹韬奋研究》第一、二、三辑,《韬奋经营管理方略》,以及中国知网上的学术论文。在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学术界邹韬奋研究的看法。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不能从多角度地全面概括学者对邹韬奋的其人其事的研究,只能选取新闻出版和经营管理以及背后的政治思想这较为单一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而忽略邹韬奋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优秀事迹,这是本文的不足。
二、邹韬奋生平与新闻生涯
1895年11月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九日),邹韬奋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县一个官僚家庭里,取名恩润,乳名荫书。“韬奋”是他的笔名,1928年11月18日在《生活》周刊《小言论》专栏上首次启用。他曾说过:“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
由于处在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之际,邹韬奋的家庭虽“为官”,却并不富足,使他从小受到了艰苦朴素、积极进取的家风的熏陶。6岁时,他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三字经》,从此,近10年的“牢狱式的家塾”生活使邹韬奋受到了比较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其此后一生的革命文化生涯奠定了基础。1909年,他考进了福州“公立苍霞中学堂”,学校在1909年7月改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2年,他以全年级预科第一的成绩,结束了在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求学生涯。从“家塾”到“洋学堂”,这一转变对邹韬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快了其思想的进步。
1912年,邹韬奋在上海考入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在此学习的期间,他积累了自己的国文写作基础。虽然成绩并不很好,但凭借优秀的品行,他一直享受“优行生”免缴学费的优待,克服家庭困难,于1917年进入南洋公学上院专门预科,后考入圣约翰大学主修西洋文学,副修教育,于1921年毕业。
邹韬奋对新闻行业的热爱,始于17岁。以下的大事年表,记录了邹韬奋新闻出版工作的脉络:
1912年(17岁)
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读书,喜读《新民丛报》上梁启超的文章,对《时报》上黄远生的《北京通讯》着迷,认为自己宜于做一个新闻记者。
1925年(30岁)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10月14日创办《生活》周刊。韬奋替《生活》周刊写青年修养方面的文章。
1926年(31岁)
10月间,接编《生活》周刊。10月24日出版由他主编的第2卷第1期,以新面目出现,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辟“读者信箱”专栏,亲自答复读者提出的问题。从此,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0年(35岁)
9月,生活周刊社成立“书报代办部”,为读者选购代办各种书刊,有时也受读者委托代办其他事项。
1932年(37岁)
3月,与戈公振、毕云程、杜重远、李公朴等发起创办《生活日报》。几个月中征集资金15万元,后因受压迫而未办成,所收股款连同银行利息,全部发还给认股者。
7月,国民党政府以“言论反动、诽谤党国”的罪名下令禁止《生活》周刊在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邮递。考虑到刊物随时可能被扼杀,决定把“书报代办部”扩大改组为生活书店,采用合作社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管理。
1933年(38岁)
6月,《生活》周刊被禁止全国邮寄。
7月8日,正式成立“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仍称“生活书店”。
7月14日,韬奋被迫出国流亡。
本年,参观访问了法国、英国的一些新闻机构。
1934年(39岁)
本年,参观访问了德国、苏联的一些新闻出版机构。
1935年(40岁)
5月11日,韬奋赴美考察。
秋天,由生活书店赞助、新知书店成立。8月,韬奋在美国获悉国内发生了“新生事件”,杜重远已入狱,即提前由旧金山乘船回国。
11月16日,韬奋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本年,韬奋参观访问了美国一些新闻机构。
1936年(41岁)
3月7日,韬奋出走香港,筹备出版《生活日报》。
6月7日,在香港创刊《生活日报》,同日出版《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日销2万份。
8月1日,《生活日报》宣布迁往上海出版,后遭国民党当局阻挠未成,在港续出《生活日报周刊》,到8月23日改名《生活星期刊》迁上海出版。
11月22日,韬奋与救国会其他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市等被国民党当局无理逮捕,12月4日移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羁押,时称“七君子案”。
1937年(42岁)
7月31日,韬奋和沈钧儒等七位救国会领袖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热烈声源和营救下获释出狱。
8月19日,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创刊。后受租界当局干扰,从9月9日第7号起至第2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