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 商颂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则徐社区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相传该亭是纪念当年捐资兴建虎门医院的商人而建。亭坐西北向东南,为六角攒尖顶,绿琉璃瓦亭,周长13.8米,高5.5米,亭内地面、亭柱都是大理石,每条柱周长0.8米,柱与柱之间是用大理石板相连。檐下有仿斗拱斜撑。该建筑具有民国岭南建筑的特征,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虎门医院历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东方五眼井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东方社区中正街13号前,开凿时间不详。该井为方形,长1.88米,宽1.55米,井壁为麻石堆砌,井底铺青砖。井盖为麻石,开有五个圆形口,最大的眼径口50厘米,最小的为40厘米。该井见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历史。 定洋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九门寨社区鹅山山脚,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春。该炮台又称“鹅夷炮台”,与虎门炮台第一道防线的沙角炮台遥相对应,扼守从三门口进入太平河道之要冲。现存的定洋炮台有3个炮位,其中,两主炮位共通一暗道,有贮弹室、暗室。一个辅助炮位较小。暗道、暗室基础为麻石,顶为红砖砌成。三间拱顶立柱西式清兵营房,面宽14.85米,进深10.8米,暗道总长度50米,宽度约3米。1982年2月23日,该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洋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山顶营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顶,西、南临珠江,西北遥对蛇头湾炮台,西侧为镇远炮台。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九年(1883)虎门炮台大修时重建。炮台呈方形,全长123米,中宽30米,四周建有三合土围墙,围墙上布满枪眼,围成一个炮城的形制,中设兵房和练兵场。围墙西南面开口处有德国产克虏伯大炮一门及炮座一个,炮长8.45米,重4.2万斤。山顶营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蛇头湾炮台旧址建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处,坐北向南。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当时建的是三合土炮台,并削平前面山土为敌台,面铺石板,台内安配炮十七位,神庙一间,兵房八间。咸丰六年(1856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破坏。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现存炮台为光绪时期样式,整座炮台有三合土围墙环护,形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面积约2520平方米,东面开大门。围墙内有两个露天炮位,一左一右,两炮位中间有暗道相连。蛇头湾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镇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始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1841年2月26日“虎门保卫战”失败,被英军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镇远炮台,由分布于南山西侧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另在镇远炮台7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兵房三栋。 镇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地处珠江海口东岸,在南山炮台基础上扩建而成。南山炮台系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威远炮台于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时受到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光绪四年(1878)重修。现存的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射击的枪眼。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有四个露天炮位。威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靖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山腰,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之间,为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邓廷桢、关天培奏准筹建,为虎门炮台第二重防御体系。1841年2月26日虎门之战,关天培在靖远炮台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炮台沦陷,被英军大肆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设的虎门大桥破坏了部分炮位及清兵营房,1996年至1997年对靖远炮台露天炮位、暗道等进行大规模维修。炮台旧址现今仅存三个圆形露天炮位、暗道、兵房三处及炮台后围墙,有“靖远炮台后墙界址碑”一通,原嵌在后围墙内,现藏鸦片战争博物馆。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