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2005年04级) (第一讲)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 .docVIP

第一章 绪论(2005年04级) (第一讲)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2005年04级) (第一讲)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

(第一讲)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真菌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的关系及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及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 重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真菌的发展史 第二节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处都有。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繁殖器官——孢子却成群地飘浮在空中,我们人类是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之中。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支柱产业的行列,真菌学在生物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生长和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可得到比植物和动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分析。因此,真菌可作为研究基本生物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遗传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已经涉足到真菌学的研究领域,使得现代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学向真菌学渗透,使真菌学的研究快速地步入了分子生物学领域。 真菌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包括分类学、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建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真菌界是一个古老的谱系,种类丰富,已描述的种类约1万属、7万余种。我国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我国真菌的数量约4万种。Hawksworth在1991年估计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真菌,从广义的角度约100万~150万种。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真菌物种等待人们去发现、描述和开发利用。 第一节 真菌学的发展史 真菌的系统研究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但是它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已经有几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中,真菌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的时期。我国真菌学家余永年教授在他的著名论文《真菌学的二百五十年》中,将真菌学分为4个时期:即①前真菌学阶段(B.C.5000~AD.1700);②古真菌阶段(1701~1850);③近代真菌学阶段(1851~1950);④现代真菌学阶段(1951~现在)。 本书依据余永年教授的历史划分而修改为3个时期: ①古代真菌学时期(~1860) ②近代真菌学时期(1860~1950) ③现代真菌学时期(1951~) 一、古代真菌学时期(-1860) (一)我国 1、采食蘑菇:距今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大量采食蘑菇(在郭沫若《中国史稿》)。 2、酿造:我国的酿酒史可能始于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公元前14世纪《诗经》一书中记载,当时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制酒的基本方法。在我国3000~4000年前即行酿酒,甲古文中有酒字。酿造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都有记载,但如我国之悠久者并不多见。 3、食用菌:南宋陈仁玉的《菌谱》(公元1245年)记载了浙江等地的11种食用菌,如松蕈、竹蕈、鹅膏蕈等,并对这些食用菌的形态和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比西方最早的同类专著早数百年。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公元1500年)中描述了19种真菌,如木耳、获苓等。 4、药材:是我国利用真菌的一大发明,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我们的祖先己知用“神曲”治疗饮食停滞,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等。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公元100~200年)及历代其他本草书中已记载有获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蝉花、虫草、木耳等。这些药用真菌经历了上千年医疗实践的考验,迄今仍广泛应用。在《神农本草经》中,不但记载了十多种药用真菌,并且根据形态、颜色、功能等把芝类分为6类,分别讨论了它们的药性。如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清代黄宫秀的《本草求真》等。 (二)国外 1、英国的Ray(1684—1704)用简单的描述语言研究真菌,他在《植物史》一书中将94种真菌分为4组,分类标准偏重于生态而很少用形态特征。 2、Magnl(1689)和Tournefort(1694)。Magnl在大型真菌的分类中以形态性状作为分类基础。Tournefort在他的《植物学基础》一书中,以属名命名随加特征描述和绘图方法,把真菌分为6组。 3、17世纪中叶,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荷兰人,首先制成了能放大200~300倍的简单显微镜,促使真菌的研究由大型真菌转入小型真菌,并推动了真菌分类工作和形态结构的研究。 第一个用显微镜研究真菌的学者是意大利的P.A.Micheli,他在1729年出版的《植物新种属》中提出了真菌分类的检索表。他命名的一些真菌属名,如Mucor、Tuber、Polyporus、Aspergillu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