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冶金煤气安全培训; 近几年来,冶金煤气事故频发,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事故公布,2002~2008年,工业企业煤气事故35起,其中冶金企业煤气事故24起,占总数的68.6%,死亡113人,占总数的74.4%,平均每起事故死亡4.7人。
国家安监总局对冶金煤气安全非常重视,多次进行事故通报,提出加强冶金煤气安全的要求。鉴于钢铁公司高炉煤气的投用,特对“冶金煤气安全”作个简单介绍,希望大家有所裨益。
; ; ; 煤气的基础知识;焦炉煤气的特性;C+O2=CO2;煤气的危险性
煤气的成分组成决定了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1)易中毒
各种煤气中均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五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但一氧化碳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组织缺氧,造成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煤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含量越高,其发生煤气中毒的危险性越大。;空气中CO含量及准许工作时间(每次作业间隔不少于两小时);(2)易着火
煤气中含有H2、CO、CH4、CmHn(不饱和烃类)等可燃气体,当生产、储存、输送煤气的设备和管道发生煤气泄漏,在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电火花、雷击等火源时易引起着火事故.;(3)易爆炸
由于阀门不严、水封和吹扫问题带来的煤气泄漏或者煤气、空气倒流等原因造成煤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上述火源会引起爆炸事故。
;(4)煤气的其他危害
①腐蚀性 因煤气中含有水分,当煤气温度低于煤气露点时,将从煤气中析出冷凝水。由于受煤气净化条件的限制,煤气中含有少量的H2S、HCN、CO2、02、萘、焦油等杂质,部分杂质逐渐沉积到管道底部。这样,在煤气管道下部积存的液体和固体杂质、腐蚀性气体与水共存时,生成硫酸、氢氰酸和碳酸,对煤气管道产生酸腐蚀,成为管道腐蚀的诱因。
②尘毒慢性危害 煤气安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煤气毒物慢性危害和煤气带来的污染。尤其是炼焦产生的荒煤气,包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多环芳烃、苯、氨、吡啶、酚类、氢氰酸以及煤尘、焦尘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气体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多环芳烃中已被证实的致癌物有22种,其中活性较大、严重致癌的是苯并芘,它是引起焦炉工人肺癌的主要危害因素。 ;常用煤气重度和比重 ;煤气比重是煤气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能沿着地面活动扩散,则被较远处火源点燃并将火源传播回来,引起爆炸事故,如某煤气公司液化气罐焊缝裂开漏气,被250m远的明火点燃传播回来引起大火、爆炸,燃烧14小时,伤亡36人。
与空气比重相近的燃气,在某些环境影响下,也会沿地扩散,引起事故,如某钢铁厂高炉,没放散管既强行投产,由洗涤塔顶放散管放散煤气,又无点火装置,时值天阴气压低,放空煤气长时间不上升,造成厂区附近居民500人中毒。
对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在动火分析时应在容器上中部取样,通风排毒时应从上部排出;相反比重大于1时,则应在下中部取样,通风排毒时应从下部排出,煤气作业亦应注意此特点,如某厂电除尘检修,开人孔必须由上而下开,而指挥者不顾煤气安全规定,强令工人先开下部锥体人孔,大量残余煤气外逸,造成7人煤气中毒。
;二、煤气安全的重要性
由于煤气具有易中毒、易燃、易爆等特点,煤气从产生到净化、输送加压以及到用户使用,不仅煤气设备的分布面广,而且接触煤气的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煤气作业存在很多的危险源。中国尚有一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设备老化严重,设备运转不良或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管理落后,事故隐患较多,这就形成了不安全因素。一旦这些危险因素失控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运行成为煤气生产的前提和关键问题,离开了安全这一前提条件,企业的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更谈不上发展。;一、 CO中毒机理
1、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是一种较强的窒息性毒物。
2、正常时人体中HbO2(氧合血红蛋白)和其他铁血红素的分解产生的CO反应生成HbCO(碳氧血红当蛋白),其浓度为0.5%。只要HbCO不严重地干扰血液中O2的运输,即HbCO的浓度低于20%,是相对无害的。
3、CO与Hb(血红蛋白)结合成HbCO,CO与Hb之间的亲合力要比O2与Hb的亲合力大200-300倍。CO与Hb结合的速度比O2与Hb的速度快,所需时间仅为后者的1/10。
4、当吸入CO后,血浆中CO便迅速把HbO2中的O2排挤出来,形成HbCO。CO亦和肌红蛋白(Mb)结合,其化学亲合力为氧的30-50倍。一旦结合后形成HbCO和MbCO, CO的解离是较缓慢的,排出方式主要是通过非肺。清除CO的速度取决于血液和肺泡空气间的CO压差和通气功能。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