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书-孝义传主人公何子平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 文言文试题能力考查表 附:关于古文的熟读背诵 《朱子语类》:人读史书,节目处须要背得,始得。如读《汉书》,高祖辞沛公处,义帝遣沛公入关处,韩信初说汉王处与史赞《过秦论》之类,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略绰看过,心下似有似无,济得甚事。(中华本197页) 关于古文的熟读背诵 熟读可以培养语感 * * 文言文阅读 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3、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4、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 写作水平有帮助。 5、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 一、 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 ※ 汉字是一种先进的意音文字,它把形音义集中 在一个方块里,表意性强,可以区别同音词。 ※ 汉字字形短,信息储藏量大,便于快速阅读。 ※ 汉字的字形不直接表音,形声字的声旁用直音而不用拼音,这样就使汉字有了通四方通古今的的优点,不同方言区的人都可以通过汉字书写的语言交流思想,两千年前的古籍今人仍可读懂。 以上材料引自1987年8月18日《光明日报》《北京召开 汉语汉字讨论会》一文。 例:“一”字义 1、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一样的)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数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4、《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5、《左传》成公二年: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 (一朝) 6、《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 7、《孙子?谋攻》: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或者) 8、《聊斋志异?促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副词,一旦、一经) “仁”字义 1、《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指一种很好的道德标准,即仁德) 2、(同上)“泛爱众,而亲仁。” (具有仁德的人) 3、《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 (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 4、《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推行仁政) 5、《孟子?公孙丑上》“以德行仁者王” (仁政) 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标准为: 1词汇为常用或次常用,不考查生僻词语; 2语法结构属于常见句式及一般文言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 3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要求较少; 4叙事题材; 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2002年文言文考查点 11、实词理解—古今异义:竟死、将兵、 曲折、结发 12、实词及虚词意义和用法:以、会、既、无 13、虚词意义—结合原文,考查“之”的指代内容 14、理解文意,提取信息—表现李广“宽缓不苛” 15、分析概括原文内容 16、翻译笔答 三、关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可能是为了突出典范性)选取。 字数在五百字左右(1999年574字,2000年400字左右,2001年530字,2002年500余字),并已成稳定模式。2001年海淀区模拟卷最短的只有294字。上海卷只180字左右。 1993年选自《新唐书-姚崇传》,主人公姚崇; 1994年选自《唐语林-识鉴》,一说为《宋书-孝义传》主人公何子平; 1995年选自《隋书-列女传》,主人公郑善果母; 1996年选自《宋史-郭永传》,主人公郭永; 1997年选自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主人公权善才; 1998年选自《宋史-忠义-李若水传》,主人公李若水; 1999年选自《北齐书-苏琼传》,主人公苏琼; 2000年选自《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 孙盛的《晋阳秋》一书,合写胡质、胡威父子; 2001年选自《史记-田单列传》,主人公田单;2002年选自《史记-李广列传》,主人公李广。 以上选文的共同点--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但就是这些材料,却也潜伏着很大的变革危机。 2、当前语文教育界对高考文言选材的一些批评意见 ⑴、选材故意避开名家名篇,材料大多是史书中宣扬忠孝节义之类封建道德的传记片断。 “事母至孝”大孝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