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0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语文组教研组材料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理清故事情节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掌握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联系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设计
导入
大家小时候都爱听故事吧,你们都听什么故事呢?你们知道这些故事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童话)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经常看电视,电视里的皇帝如果上街游行会穿什么衣服?肯定是黄袍,怎么漂亮怎么穿,怎么威风怎么穿,大家见过光着屁股游行的皇帝吗?今天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吧!
基础知识
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160余篇童话被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复习字词 赐 乖 聘 炫耀就 愚蠢 滑稽 陛下 头衔 爵士 勋章 袍子 不可就要交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整体感知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故事内容尽可能详细,语言流畅、生动。)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骗)(板书)
3.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课文精读
分析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了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到依据。
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嘴。)
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注:几次大臣出现分别有什么表现?说明所有大臣都是愚蠢不诚实不称职的。)
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愚蠢的行为。)
百姓:胆小、虚伪(语言描写)
孩子:无私无畏(语言描写)
教师总结:正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么多人物描写方法,才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栩栩如生。骗子的谎言是一个语言陷阱,它利用了人们的弱点:虚伪。人们不愿意落下一个傻子或不称职的名声,所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都迷失本性,开口说话。人们都被骗子骗了,但其实他们也在骗别人。又回到了故事的中心“骗”字,故事中的人们都心甘情愿成了骗子的帮凶。
四.升华探究
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可能发生么?真有皇帝能光着屁股上街游行么?(这是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童话中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点,深化故事的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这个故事运用想象和夸张,是为了突出成年人的虚伪和自欺欺人,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人们的自欺欺人。)
安徒生有一句话:“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那么请大家思考,这篇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什么启示?(人要无私无畏,保持儿童的纯真。)
作业布置
运用想象、夸张和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续写故事情节:游行大典之后,皇帝回到宫中会发生什么?
《皇帝的新装》是学生从小就听过的童话故事,但学生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可笑。但从文学作品方面来理解,人物有什么特点?故事有什么启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没有想过。我这节课刚开始就出示了童话的概念,意图从童话的概念入手,分析这篇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思想教育作用、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具体分析时,我抓住了故事的关键字“骗”,围绕“骗”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思想,最后体会童话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在课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试牛刀的环节,要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并且用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3《发自内心的尊敬》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尊严不可失》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3《也许另有原因》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我们的学校》教案.docx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4《生命只有一次》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生命的特殊体验》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不在崇拜中迷失自我》教案.doc
- 2017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10.1《消费者的“保护神” 消费者的权利》教案.doc
- 2017秋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10.2《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教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1课《山居秋暝》练习题.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1课《论语十则》教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1课《论语十则》学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2课《陋室铭 爱莲说》测试题.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3课《为学》学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4课《伤仲永》教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3课《为学》教案.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2课《捅马蜂窝》练习题.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4课《戒烟》探究训练.doc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4课《戒烟》教案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