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研究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建议PPT中学高中小学培训资料知识分解

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文化交流 计科122第二组 从新疆历史的发展看,新疆与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内地汉族吸收了许多的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而新中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新疆与内地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朝统一西域后,内地的典章制度传人西域。汉代西域与内地的音乐歌舞也相互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麴(qu)氏高昌王朝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流行的龟慈乐、疏勒乐、于阗乐、高昌乐等对中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西域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来文化的相互交汇、吸收、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五代辽宋金时期,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有增无减。这一时期,西辽文化的特点是保持了中原之风,政府的官方语言文字是汉语。汉文化在西域地区的广为传播,有力地促进了西域文化的向前发展。元朝时期,大量畏兀儿人迁居内地,他们学习汉文化,不少人成为精通汉文化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家。清朝统一新疆后,为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新疆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悠久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欧亚大陆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孔道。新疆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由来已久。在新疆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物中的彩陶,很可能和仰韶文化遗存有关。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距今3000多年的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中,出土了许多用新疆玉石制作的玉器。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前403~221年)的《穆天子传》和《山海经》,记载了周穆王《公元前1001~987年》和他的一些随从,曾爬上昆仑山,与西王母会面。史前时期,新疆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地区也有文化联系,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聚在一起,揭开了新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传说中的西王母 二、新疆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 1.?农业   西域养驴骡历史久远。《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有驴马,多橐它”,“乌秅国有驴无牛”。汉代以后,“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提高了中原农业水平。《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从西域带回苜蓿和葡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张骞带回的植物还有脂麻、蚕豆、大蒜、黄瓜、胡萝贝、酒杯藤、胡荽、安石榴、番红花、红兰花等。在制作饮食方面,西域也有很重要的贡献。汉代称一切面食为饼,其中胡饼 为最有名。另外,葡萄酒和烧酒的酿造方法也是从西域传入的。 2.居住   西域的坐具自汉末传入中原,当时人们称之为胡床,汉灵帝喜欢胡床胡坐。胡床即现在的马扎子,两木相交,中穿以绳,可张可合。坐在上面,双腿下垂,称为胡坐。唐以前,内地汉族人席地而坐,没有桌椅,只有几可供老弱人凭依。到唐宋以后,桌椅逐渐应用,人由席地而坐,进而凭桌坐椅,这是生活方式的一大进步。 3.音乐   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而且传入汉族地区,丰富了汉族音乐,对中原音乐产生重要影响。从乐器上看,笛子、横吹、筚篥、琵琶、箜篌、胡琴、羯鼓、腰鼓等来自西域。唐太宗所定的十部乐中有五部即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康国乐是来自西域的音乐。唐玄宗开元年间,产生于哈密的《伊州乐》又传入内地,成为唐代宫廷大曲,风靡中原。   5 杂技,隋以前称为百戏。《隋书》乐志上说,北周武帝武成二年元旦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通典》说,“大抵散乐杂技多幻术,皆出西域”。唐《沙州伊州地志》记载,贞观年间,伊州祆主翟盘陀曾到长安表演幻术“利剑刺腹”,杂技难度很大,观众怵目惊心。朝廷制授翟盘陀“游击将军”。  6.宗教   祆教又称火祆教,由中亚粟特人传入,唐代高昌、伊州、沙州、大同、长安、洛阳等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里都有粟特商人的聚落和祆寺。印度佛教先传入新疆,再传内地,与中原汉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佛教。生于龟兹的佛教大师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典,对佛教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到了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许多阿拉伯文化经西域伊斯兰教学者传入中原。 7.文学   新疆各民族语言文字,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新疆各民族文学艺术,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新疆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蒙古族的《江格尔》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入居内地的维吾尔族贯云石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曲家,“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元史?小云石海涯传》)回族丁鹤年是明朝一位有影响的诗人,留下了3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8.绘画   西域绘画艺术保存在岩画和佛寺、石窟寺的壁画上,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但这些艺术珍宝的作者们大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唐代出现了与吴道子、阎立本齐名的于阗大画家尉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