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教育行动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析教育行动研究.doc

剖析教育行動研究 線西國中 輔導主任:吳 俊 良 摘要 1953年柯瑞(Stephen M. Corey)將行動研究法廣泛推介至教育界,而成為歐美以行動研究運用於教育行政、教學、課程等範疇之濫觴。行動研究是一種追蹤探討(take the follow-up action to research),用以實際檢驗、批判相關應用研究在自己所處的人、事、時、地、物條件下的可行性。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在於強調研究從事者,與研究結果的應用者是同一批教育實務工作者,亦即教育專業人員在職場( job site)中所進行的情境研究,其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到特定的工作、場域當中─“工作情境就是研究情境”,便是教育行動研究的本質特徵之一,所以有所謂的教師即研究者的說法。 行動研究基本上以兩個立論為出發點,一個是實務的反省(practical reflection) ,另一個則是批判的解放。應用研究通常是要幫助解決問題,而行動研究的目的並非只是想要解決問題而已,它還有其他更具前瞻性的用途導向。行動研究具備了正式研究的要件之一:就是把其中的歷程系統化、公開化。而教育行動研究(EAR) 的主要程序步驟可分為三個: (一)「行動『前』研究」(research prior to action take preceding analysis),聚焦所關注的問題並研擬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二)「行動『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explore for the relevant actions),尋求合作對象並發展與檢討實施過程。 (三)「行動『後』研究」(research on action --post reflection),評鑑回饋,呈現成果結論,並將此歷程系統化與公開化。 至於EAR 論文架構,以課程發展行動研究為例,其具體的研究程序為:(一)說明所關注的課程發展問題或困境;(二)規劃可解決上述問題的課程發展行動可能方案,或替代方案;(三)尋求可搭配的行動研究合作夥伴;(四)課程發展行動方案的開展、試行考驗、修正與反思。 教育行動研究可具體運用的方向有教育行政、學校課程研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態度與價值、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成長等六領域。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往往跟學生、家長、學校行政主管、督學、教育局主管、甚至民意代表有關,因此,長期的教育行動研究就需要許多人共同合作參與,以維持接續研究的動力。 EAR是一種系統化的探究歷程。就學校內所進行的行動研究而言,研究焦點大致是以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三方面為主,若能經由推動校內的教育行動研究建構學校成為一個注重知識管理的學習型組織,對於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刺激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校教育品質的願景,必然可期。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事實上並非新名詞,在1930年代晚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已對其多有著墨,1953年柯瑞(Stephen M. Corey)將行動研究法廣泛推介至教育界,而成為歐美以行動研究運用於教育行政、教學、課程等範疇之濫觴。如今為落實九年一貫課程與發展,各界不斷呼籲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教育人員被要求具備專業能力,尤其是本身專業領域上的研究能力,學校老師無可避免的被賦予課程設計者的主要角色,甚至有必要扮演行動研究者的任務,這似乎已成為大勢所趨了。 但是行動研究的屬性是什麼?他所需要具備的本職學能的寬廣度又如何?目的、對象、發展的程序步驟是什麼?種種迷思令有心投入行動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裹足卻步,對行動研究本質作一番釐清式的探討便至為必要了。 壹、行動研究的屬性 研究的類型 所謂的研究,可分為三種性質概述(蔡清田,1999;Tyler,1984)。首先是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一般而言,主要是泛指哲學類、理學類,涉及心理、物理、數學、經濟等純理論的探討,目的在發現宇宙的構成要素,探究人心思考動向,推演萬物原理原則,此種純理論研究便屬於基礎研究。諾貝爾獎項中的物理、化學等獎,便是鼓勵為基礎研究奠基的先鋒者之突出表現,至於諾貝爾醫學獎亦常以基礎生物、生命科學領域之傑出研究作為表揚對象,也唯有理論研究基礎方能成就後續的研究發展。但懂得基礎理論卻未必能改善或解決切身問題。例如,熱力學專家時常修不好熱水器,經濟學家操作股票常常虧錢,心理學家卻得了憂鬱症,教育學者抓不到教學要領,這些情況便是行止於理論,未能作後續研究(further research 或 follow-up research),實際化落實運用所致,於是乎第二種研究類型便呼之欲出了。 第二種類型是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應用研究是把基礎研究理論具體運用到個別特定領域,雖然我們希望實務運用應當以相關理論作基礎,但是重視應用卻不必然強調鑽研基礎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