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
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突破
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
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
1、板题,读题,解题
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
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3、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又是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立即联想到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救济百姓。)
4、观画:既然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我们就要先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请同学们看图,看看竹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常绿,多年生,在冬夏生笋,有年份之分,茎有佷多节,中间是 空的,质地坚硬。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傲然挺立,有君子之称,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
初读诗歌,字词过关,了解大意
1、初读诗歌
前面,我们了解了许多都是为了读,现在请同学们按自读要求自由读诗歌。
要求:第一遍,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工具书自己解决。第二遍:借助资料,初步体会诗歌大意。第三遍:通过诗画结合,了解诗歌意蕴,体会情感。第四遍:带着理解再读,注意节奏型及重读的地方。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A、抽读生字,注意字形 衙 斋 燮 赈 遂
B、抽生读诗,指导朗读(朗读基调应充满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语气幽婉深情,语调低沉舒缓。通过要表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及思想情怀)注意节奏感、重读,校正
C、提问单字义;从你们的理解中,你们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研读诗歌,赏析感悟
1、逐句研读,分析理解
1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并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A、释义:(前两句)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两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B、赏析: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 ,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是作者由凄凉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C、释义:(后两句)我们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D、赏析:三四句畅述胸怀。第三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其他官吏等,可见忧国忧民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语双关,看似写竹,实则写人。这句话即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2教师小节赏析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把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写得极如情理,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前人画竹多写实,竹竿粗,竹叶小。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图,竹子竹竿很细,但细中有强;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鲜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31.普罗米修斯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9.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6.万年牢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8.将心比心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9.自然之道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词语盘点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doc
- 2016春(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珍贵的教科书》同步练习(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