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馆孟建民
中国科学技术馆
效果图
灵感来源
剖面分析
剖面的形成过程
图片介绍:设计时间:2005年建筑面积:107122平方米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基形启发于宏观宇宙结构与微观的生命结构,两者具有某种“暗合”的相似性。通过对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超星系到超星系园(天文学家称这为“大引力源”)的宇宙空间解读,方案设计将几亿光年尺度的宇宙空间模型作为设计理念的基本来源。通过空间的拓扑变化,创造出复杂的内在空间结构,平面及剖面布局类似于生命的局部切片。简洁的外在表皮与内在空间复杂的拓扑结构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我们对科学馆的现代理解以及人类对宇宙与生命的认知。
超星系团般的管状筑物,既是建筑的承重结构,又决定着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在管状构筑物的支撑下,建筑飘浮于地面12M之上,从而将基地内的城市空间最大化。管状构筑物在建筑内部纵横交错,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空间网络。管中设有坡道、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使得游人可选择不同的咱径体验。建筑内部的空间连续,表现出强烈的流动感,如同步入神秘而梦幻的宇宙空间。建筑的主体结构体系为巨型筒--框钢混结构。八个巨型筒体与楼板及外围护结构,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水平与垂直向传力体系。
建筑内部筒体形态复杂、富有动感。实际上是依据数学规律生成的。筒体形态由Bezier曲线及椭圆形截面两个参数支持。利用计算机程式,对形式的各种参量进行设定、修正、研究其空间的拓扑结构,并反馈到图纸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切片的方法,把复杂的三维形体转化到二维平面。形体在空间三个维度上进行切割,通过叠片的叠加,可以观察到连续渐变的空间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