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中的天气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成语中的天气观

* 中国成语中的天气观 做领导,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工作,要(象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雷厉风行,不要(连绵阴雨中的)拖泥带水;探讨问题,要和风细雨,不要暴跳如雷;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雪中送炭,不要雪上加霜… … 粗略地统计,中国成语中直接反映天气现象、天气规律以及源于天气而高于天气的成语占成语总量的8%左右。可以说,对于天气的观察和感悟丰富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见面:嘘寒问暖.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近往往是从问寒问暖开始的。表征“闲谈”的两个词汇,一个是聊天,一个是寒暄(寒为冷,暄为暖)。可见探讨天气,是非常社会性的初始话题和常规话题。 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将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如,“Lovely day.isn’t it?”(天气挺好,是吧!),“It’s so cold today,isn’t it?”(今天真冷,对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不是吗?)。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归因于英国多变的天气。 万千气象的变化 ,使人产生“天有不测风云”,人们会自然萌发出一种翻云覆雨、呼风唤雨、响遏行云的驾驭渴望。人们所祈求的好天气的最高境界就是“风调雨顺”以及风调雨顺后“谢天谢地”的感恩心理。但是在一个对于天气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比较弱的年代,人们面对天气依然能够萌生出很多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和乐天态度。 在对季节的偏爱度方面,成语中对于春季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正面描述,春的出镜率和美誉度是最高的,人们希望看到的满园春色、满面春风;春天过去了,大家还希望妙手回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春天无疑是人们的第一志愿。固然春天是以播种催生丰收希望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成语中,秋天透射着一种浓郁的感伤情结。草木衰败会触动人们最脆弱的那根神经,秋天是乡愁的集体流行爆发季节。如“多事之秋” 在我们这个四季分明的气候区域内,两个最短暂的季节,春天是被用来赞美的,秋天是被用来惆怅的,然而最漫长的冬和夏两个季节(一般占全年2/3天数)中却很少被人们浓缩到成语中。 人们对冬和夏的态度也存在巨大差异。贫与寒,几乎随意连用的近义词,寒舍代表简陋,寒窗代表艰辛,冷若冰霜代表疏远。人们对于没有供暖条件的冬天有着入骨的惧怕和排斥感。而那时候的夏天或许不象今天这样的炎热,成语中折射出的抱怨的声音非常微弱。 在中国成语中,人们观察最细腻、认识最深刻的,莫过于风。从微风清风和风到疾风狂风,风力和风向的差异 .先人充分认识到了风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先兆和引导作用。风吹所以草动,风起所以云涌,风平所以浪静,歪风而导致邪气。这些都体现了风所启发的因果链条。而风也就成为气势和气概的缩影,“谈笑风生”、“意气风发”、大风起兮云飞扬。由于文化地域性的原因,古人包括古代媒体对台风的观测和解析非常少 *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