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 南北朝扇子 麈尾扇.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 南北朝扇子 麈尾扇

魏晋 南北朝扇子 麈尾扇 比翼扇  愿在云间长比翼:洛神比翼扇        东晋顾恺之画《洛神赋图》,美丽的洛神与曹植相对,曹植手持玉佩欲赠,洛神手持扇子,扇上缀着两片羽毛。   一般都认为这就是麈尾扇。麈尾扇是汉晋时文士喜好的扇,麈为大鹿,举起麈尾摇动以指挥鹿群的行向。所以清谈的文士喜欢手持“麈尾”拂尘,以自重身份,表示领袖群伦,如《晋书》所述的王衍。又以扇子装饰麈尾,叫做麈尾扇。如洛阳朱村汉墓壁画中就有麈尾扇。  但也有认为洛神所执为比翼扇。《诗经》中记载了很多人们手持鸟羽跳舞的情景,《陈风・宛秋》:“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在很久以前,人们的使用的工具、玩物都来源于周围的事物,扇子也不例外,人们用鸟的羽毛做成扇面来驱虫避暑,也是跳舞时的装饰。魏晋南北朝的羽扇有十羽八羽之分,后来成为比翼扇。晋稽含《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比翼扇成对出现,以竹木做骨架,上糊以绢绸,象征性地在末端以羽毛点缀。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扇子叫“麈尾”,相传唐人孙位所绘的《高逸图》中,阮籍就是手执麈尾的。“麈尾”中“麈”字指一种大鹿, 麈尾就是用这种动物的尾巴做成的,这种扇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     麈尾毛质细腻柔软,手柄的材质或竹或木或玉,有的取自犀牛角,手执这样精致的扇子必然更显儒雅高洁,颇得当时文人喜爱。东晋丞相王导在《 麈尾铭》中讲到:“道无常贵,所适性理,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 本来是普通的麈尾,在君子手中无论是浮尘还是纳凉都有一种风流韵致。麈尾在清谈的过程中还具有特殊的作用。清谈通常采取主客问答的方式,“主”是主讲人,“客”是问难者。麈尾是主讲人身份的标志,特别是竖义的辩主,通常手执麈尾以助风谈,“客”一般是不拿麈尾的。  “麈似鹿而大,其尾能避尘,群鹿随尘而行,皆视其尾为准”,也就是说麈是群居动物,听从领头的麈尾巴的指挥,因此手执麈尾也成了一种领袖、权威、地位的象征。 麈尾表现出来的清新飘逸的意境正与超然无物、潇洒飘逸的玄学风格相符合,因此清谈之时,文人雅士多喜用麈尾助兴,也正是为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谈之士又被称为“玉柄麈尾之流”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