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诚信教育课件之第七章政治人与诚信
案 例: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政府行为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境内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百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悄悄向下游流动。虽然环保部门次日即测出水体苯超标108倍,但直到爆炸案发生5天后(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和环保局才把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给黑龙江省政府和环保局。 11月20日,哈市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哈市将要进行大规模停水,且原因不明,市民一时间陷入恐慌,加之地震的谣传,有的市民开始抢购水、食物和生活必须品,饮用水、水容器、啤酒、牛奶、饮料等统统遭遇抢购,甚至八宝粥、灌头、速冻水饺等快餐食品和擦手的湿纸巾也未能幸免,一时间人心惶惶,同时,部分市民及外地来哈人员开始陆续离开哈尔滨,导致公路、民航、铁路客流大增。 21日上午,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宣布自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哈尔滨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检修并停水的时间为4天。但这显然无法让民众信服。公告发布后,在地震消息始终未经政府证实的情况下引发了更大的公众不安情绪。市民开始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抢购,城市一度陷入混乱当中。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的公告》,宣布停水是因为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保证全市供水安全而采取了停水的紧急措施。 23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说,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同日,黑龙江省政府向媒体通报污染实情,吉林省副省长也对哈尔滨市民表示“慰问和深深的歉意”。这时距污染发生已经10天,此前松花江流域的人民和全国公众还一直蒙在鼓里。 27日,官方媒体报道哈尔滨已于下午6时恢复供水,比预定时间提早了五个小时。省长张左己当众喝下了“第一杯水”,并向记者解释说:事件发生之初,确实出现了群众恐慌和怀疑,一个原因是我们以“管网检修”为由发布的停水公告,对此我们是颇费斟酌的:我们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希望产生“你污染,我治理”的压力;还顾及群众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承受不了;也顾及涉外问题,担心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到10个小时,我们就纠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向群众公布了真相,得到了群众的谅解。 这次事件还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声誉。俄罗斯拥有150万人口的哈巴罗夫斯克市和附近区域将成水污染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及时获得危机信息对于提前做好危机应对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中国环保总局直到24日才通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25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承认污染到黑龙江,意味着可能承担巨额的赔偿(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罗斯议会要求中国赔偿黑龙江水污染)。但是早通报可以减少赔偿,晚通报会加重赔偿。可是,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在无法遮掩之时(10天后)才通报俄方。 对此事件,法国《费加罗报》的报道中指出:“事件尤其突显了中国政府缺乏以冷静和透明的姿态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在哈尔滨,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试图严格监控新闻传播,另一方面是各网上传闻、手机短信、小道消息大行其道。直到地方当局见事态无法掩饰才通报市民可能发生松花江污染。”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甚至称这次事件是“化学切尔诺贝利事件”。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一次很大的损害。 2006年8月23日,哈尔滨大街小巷盛传松花江一支流发生有机化工废水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污染恐慌症,亲友们相互传递购水、存水的消息,甚至造成部分通讯线路全忙、短时无法接通的现象。继去年抢购桶装水、矿泉水之后,这一情形即要一触即发。 23日晚7点30分后,哈尔滨电视台反复发布流动文字信息,预报有重要信息发布。20时25分左右,哈尔滨电视台发布重要新闻,通报“吉林市境内松花江支流牤牛河化工污染事故,已及时得到控制,松花江中未检测出特征污染物。哈尔滨市区自来水完个符合国家标准,市民可放心用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介绍了松花江支流发生化工污染的基本情况。央视在24日在新闻频道《360度》也对此事件相关内容进行了报道。 虽然网络已陆续有大量关于牤牛河发生化工污染的报道,但在此次污染事件过程中哈尔滨市民生活平静,秩序井然,并没有出现前此的抢水事件。第二天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城市几乎都已经恢复正常的状态。 讨 论: 政府对相关情况隐瞒不报产生了哪些社会后果? 如何评价政府的隐瞒行为? 政府向公众隐瞒实情是否是“善意的谎言”? 在前后两次事件中政府的不同做法给人们哪些启示? 第一,政府是社会诚信的培育者。培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二是倡导信用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