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溶蚀破碎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特长隧道溶蚀破碎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长隧道断层溶蚀带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四局 第一章 编制说明 3 1.1编制范围 3 1.2 编制依据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 3 2.1 工程简介 3 2.2 龙潭隧道左线ZK72+090-ZK72+207段地质情况 3 2.2.1 工程地质 3 2.2.2 水文地质 5 2.3 主要工程内容 5 2.3.1 已施工完成的情况 5 2.3.2 主要工程内容 5 2.3.3 断层溶蚀带施工存在的隐患 6 第三章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7 3.1 施工思路及施工顺序 7 3.2 ZK72+090-ZK72+145段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 3.2.1 超前支护 8 3.2.2 开挖、支护 9 3.2.3 仰拱、二次衬砌 11 3.2.4 人员、机械设备 12 3.3 ZK72+145-ZK72+175段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2 3.3.1 超前支护 13 3.3.2 开挖、支护、衬砌 14 3.4 ZK72+175-ZK72+207段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4 3.4.1 注浆固结围岩 15 3.4.2 集中排水 16 3.4.3 侵限换拱处理 16 3.4.4 人员、机械设备 18 3.5 区段性衬砌排水 18 3.6 监控量测 18 第四章 安全保障措施 18 4.1 安全、技术值班 18 4.2 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 19 4.3 各类突发事件的处治措施 20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左线ZK72+090~ZK72+207范围内的土建工程。 1.2 编制依据 1.2.1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1.2.2 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第09合同段施工图。1.2.3 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1.2.4 我单位将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1.2.5 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龙潭隧道出口段,左线长4349米,右线长4254米,以及两座分别为349米和335米的通风竖井,设计总承包中标价约2.54亿元。隧道4.3公里的独头掘进、3公里长的单向通风距离,在国内隧道施工史上实属罕见,隧道要穿越1370米的岩溶地质段、123米的高应力地段、1920米的岩溶水和裂隙水发育区,集溶洞、暗河、突水涌泥、断层、偏压、岩爆、高地应力等地质灾害于一身,被专家称为“地质博物馆”、“地质灾害百科全书”。 2.2 龙潭隧道左线ZK72+090-ZK72+207段地质情况 2.2.1 工程地质 根据设计图纸,ZK72+000-ZK72+200段为为Ⅲ类围岩,围岩为中厚层状碳酸盐岩,溶蚀、裂隙发育,岩体呈碎块状镶嵌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坍塌;岩溶及岩溶水发育,隧道开挖有遭遇岩溶突水可能。ZK72+200-ZK72+207段原设计为Ⅳ类围岩,围岩为中厚层状坚硬-半坚硬碳酸盐岩,岩石新鲜,裂隙不甚发育,岩体呈大块砌体状结构,稳定性好;岩溶及岩溶水弱发育。 在前期工程物探推测的岩溶发育地段ZK72+000处布设一钻孔,根据钻探资料表明在孔深228.66-236.8m处见规模较大的溶洞,同时对该孔进行了钻孔彩色摄像、声波及地下水的连通等多项试验,其彩色摄像结果表明,底层主要以陡倾角裂隙为主,倾角多在45-80o,少数较缓,20-30 o,裂隙多呈张开状,局部有泥质充填,多处裂隙渗水,且渗水量较大,但水位观测发现钻孔为干孔,由此推测溶洞为链状溶洞,渗水随溶洞通道流出。本次连通试验方法是采用指示剂法,将荧光粉稀释后配以60%浓度的溶液装入50mm口径的PVC管中,用钻杆连接至孔深230m时投放,在该孔上下游冲沟观测点均未发现荧光粉踪迹,初步推断钻孔中的岩溶水与周边地下水连通性差,地下水排泄点距勘探点孔位较远。 实际施工中揭露,ZK72+207-ZK72+184里程段岩性为泥夹孤石状填充物,夹泥可塑,孤石直径10~20cm,拱部及拱腰部位多次揭露有小型溶洞;由ZK72+184里程开始,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边墙出现碳质页岩填充物,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填充物逐渐向线路左侧及拱部发展。进口方向工作面自ZK72+035开始进入F2断层溶蚀带,围岩以可塑性粘土夹含碳酸盐岩为主。 2.2.2 水文地质 龙潭隧道处于东西走向的长阳大背斜的北翼,地层北倾。隧道线路大致与地层走向平行,或小角度斜交,出口段约3800m洞身依序切穿奥陶系上统五峰组页岩至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石灰岩及上寒武统三游洞群白云岩层。出口端左洞ZK72+770-ZK72+167段在O2+3弱岩溶层与O1n南津关组强岩溶层界面附近发育的洞穴充填带中穿行,由于地层走向与隧道走向相近,致使左洞始

文档评论(0)

1984ke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