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潭隧道洞口50m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沪蓉西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项目部
摘要:通过龙潭隧道右线洞口50m浅埋、偏压段施工的工程实例,论述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控制变形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总结了隧道开挖支护,监控量测,围岩注浆,反压回填,临时支护等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 偏压 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龙潭特长隧道是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恩施段的重点工程,是国内在建第二特长公路隧道,长8693m,由两座单线隧道组成,线间距50m。建筑限界净宽9.75m,净高5.0m。隧道洞身最大开挖跨度12.55m,开挖高度10.76m。
我公司施工出口地段,右线长4254m(YK69+860~YK74+114);左线长4349m(ZK69+860~ZK74+209)。距隧道出口洞门3.0Km位置左右线各设一通风竖井,竖井深335m和349m,竖井直径分别为7m和5.3m。无轨运输通风困难,独头掘进距离长,岩溶断层发育,地质问题突出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二、洞口偏压段地质情况
龙潭隧道右线出口(YK74+085~YK74+035)段位于青岩沟南侧坡脚,青岩沟为深切“V”型窄谷,两侧坡脚500。沟内常年流水。隧道左侧拱腰地表覆盖层厚度2.0m,右侧地表覆盖层厚度15m,偏压段隧道底板开挖标高在青岩沟底以下1.0m~3.0m。偏压严重,岩石为强风化深灰色页岩,岩层单斜构造,薄层状,倾角500左右,层间夹有煤层,裂隙发育,围岩遇水松软破碎,稳定性差,相临左线隧道为中厚层状碳酸岩,岩石新鲜,呈大块状,岩体稳定性较好。两线隧道不同岩性间存在一自然滑动面,自然滑动面距离隧道开挖右边线3.0m,滑动面倾角500左右。右线洞口段路基边坡刷坡面上,两种岩性的界面清晰可见。隧道洞口段2004年8月中旬施工,恰逢雨季,开挖过程中,洞内渗水严重,加剧了岩层间的可滑动性。
三、偏压段设计与监测
偏压段支护设计参数
洞口偏压段的衬砌设计为S2-1型复合式衬砌结构。断面形式为三心圆曲墙式;衬砌砼采用C25防水钢筋砼,厚45cm,衬砌净空半径5.25m,开挖半径为5.96m,拱墙及仰拱全断面张挂φ8双层钢筋网,喷砼厚26cm,网格间距20×20cm,全断面架设I18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0.75m,预留变形量10cm;拱墙设置φ25中空注浆锚杆注浆(系统锚杆),锚杆长3.5m,纵、环向间距0.75m*1.0m,呈梅花型布置。辅助施工措施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支护,导管长4.5m,每3.0m设一环,搭接1.5m,环向间距0.4m,外插角5~100。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监控量测措施
为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管理理念,利用监控量测手段监控和指导施工,确保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实行了多层面,全方位的监测手段。开洞门前,在洞口50m地段地表设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型钢支护过程中,埋置应力应变计,监测型钢受力情况。支护完成后,紧跟初支布设拱顶沉降观测点及净空收敛监测断面,衬砌施工过程中埋设压力盒,监测两层支护间的内力。地表沉降、地表位移、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断面的布设间距为5m;型钢内力监测及两层支护间内力监测断面布设间距为10m。
四、偏压段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进洞成功,抑制浅埋地形影响,开洞门前施做了18m长管棚超前支护,由于施工初期对偏压影响力认识不足,洞口管棚施作完成后,开挖采取了短台阶上下半断面施工方法,台阶长度5~10m,边墙开挖采用单侧超前马口开挖方式,单侧超前3.0m。开挖每循环进尺1.0m左右,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力。当按照设计支护参数施工,上半断面进尺10m左右时,监控量测数据汇总结果显示,YK74+080监测断面,五天内地表沉降15mm,水平位移值达到8mm,洞内YK74+080里程断面的拱顶沉降最大值发展到27mm,监控工字钢内力的钢结构应变计数据五天内达到10吨左右,并有再次增大的趋势。洞口施做的2m长管棚砼套拱及初支表面出现微裂缝。
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馈的信息,可以确认已采取的支护措施及施工方案无法抑制围岩的变形,特别是地表水平位移监控数据偏大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工序转换:停止上半断面掘进,尽快转入下半断面初支落底,落底遵循坡脚侧超前,靠山侧跟进,错槽开挖留核心土,左右侧错开距离6.0m。格栅落底逐榀进行,上半断面落底前,在上半断面初支底板位置设置横向临时支撑形成临时封闭受力环,临时支撑采用φ100钢管,纵向间距1.5m。两端焊接法兰,法兰与初支型钢表面焊接。当仰拱及填充层施做完毕,砼强度达到设计值80%时,再行拆除。
尽快形成封闭受力环,及时施做仰拱初支及仰拱砼:仰拱初支设置18#工字钢与边墙初支型钢螺栓连接,仰拱初支逐榀进行。仰拱砼每5.0m施做一次,紧跟仰拱初支施做。
抑制偏压:沿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遗体表面防腐操作擦拭涂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遗体防腐整容操作废液收集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unit1Financialsystem金融英语第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pptx VIP
- 2024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1] .pdf VIP
- 教学课件 管理学基础(刘璇 张永良).ppt
- 教学楼、教学楼水电施工组织计划.docx VIP
- 41水平五 篮球单元18课时计划-《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说课稿.docx VIP
- 遗体防腐操作废液排放的监测及控制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我的梦中国梦——共筑中国梦PPT课件.pptx VIP
- 中国天眼完整版本.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