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手拉小手帮助有志于科学的少年走进科学
《大手拉小手》帮助有志于科学的少年“走进科学” 答《现代教育报》朱海彬同志问 王绶琯: 我们是应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的倡导,发起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工作对象是有志于科学的髙中学生。 在科学研究上有成就的人,大都二十五六岁就已经脱颖而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三十岁之前作出顶尖工作的比例就很大。科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要从高中时期开始。 在高中阶段十七八岁的少年中,许多不仅仅是喜欢科学,而且渴望“走进科学”、体验科研,学校的条件已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必须依靠科学社会的帮助。 是的,因为在高中阶段,同学们的禀赋和爱好已经“分流”。有的对文学,有的对音乐,有的对科学有了向往。科学社会应当引导那些想做科学的少年人进入科学。科学家们有这个社会责任。十七八岁的年龄还是需要引导,否则可能会流失,随着大流、把心思转移到别处去了。岁月一去不回,这对他们、对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爱好科学的中学生不会每个人将来都从事科学,但他们之间总会有一批 “科学苗子”。发现他,培养他,就可能成为未来科学的栋梁之材。设想现在有1000个人得到了引导,其中可能有100人将来会做出科学贡献,而在这100人当中,也许有一两个能做出诺贝尔奖级的工作。诺贝尔奨只是一个说法,我们的期望是,他们能成为一代科学领域的开路者。而培养必须要从高中做起。 我们为有志于科学的髙中学生创办的“科研实践”活动,全部是利用假期和周末的课余时间。我们安排这些同学到中科院和一些大学所属的优秀科研团组中去进行“科研实践”,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年。一开始我曾经有点担心这些科研团组都在承担国家的一线研究任务,现在要为中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做的(又要“真刀真枪”的)课题,又要化很多时间去辅导他们,是否承受得起。结果发现许多科学家都喜欢这些好学的少年,乐意指导他们。这些年里大多数师生相处愉快,许多同学都体会到这样的“求师交友”受益良多。 几年来好多导师都发现学生们适应科研的能力超出预想。 大多数研究课题对高一学生难度都比较大,但他们一般对计 算机很熟练,外语基础好,能查阅文献,科学基础知识也补 充得很快,实验方法也都能很快掌握。学生们第一次体验到 真正的科学生活,自己喜欢,都非常投入。 我们不反对竞赛,但反对应赛教育,就如我们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应试教育一样。考试的主要功能原应是检验学习的效果。应试也就是接受这种检验。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事实上这种检验的结果结合到了实际功利,这就需要妥善处理、明智对待。今天我们的应试整个倾斜向了功利,以至于揣摩权威者(在这里是出题人)的喜恶变成了“大学问”。拿这种“学问”来教育,对于少年人是极其有害的。应赛教育如果也突出功利,其效应与应试教育也就没有什么两样。 问:加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俱乐部希望帮助有志于科学的高中学生,要求学校推荐科学稟赋已经显露而且参加活动与“应试”两不误的。北京髙中学生中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数很多,相形之下现有科研团组的数目太少太少了,所以只能做到能接受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 人才的成长除了靠本身的禀赋和勤奋之外,很重要的是机遇。我自己这一辈人少年时期国难当头,许多有志于科学的都没有机会接触科学。今天的少年受到社会关注,为他们创造走进科学的机遇。现在我们希望更多的科学家能共同来担负起扶植“科学苗子”的社会责任,同时希望我们的少年们能很好地珍惜这种机遇。 问:你认为培养爱好科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中时期可塑性仍然很强。对于他们,综合素质教育仍然应占第一位。我们的“科研实践”活动限定在课余,学校原定教学程序的各个方面都不容偏废。我们主张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得到运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的实践并有所体会,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而避免被误读为诸如超越学制、制造典型等惊世骇俗之举。 谢 谢! * * * * 问: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是成立了6年多了,作为发起人,当初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问:俱乐部的学生 大多是高中生吧? 问:我们 的科学家 抱着什么 态度来培 养这些学 生呢? 问: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大多很重,参 加科研活动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问:对于中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