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x

第五章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计算框架为6轴A~D跨框架。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上,框架梁与框架柱刚接。由于楼层数为5层,层数较少,各层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框架梁的跨度等于柱截面形心之间的距离。梁跨计算:A、B轴线之间的跨度为:7600-(500/2-100)-(500/2-100)=7300mmB、C轴线之间的跨度为:3000+(500/2-100)+(500/2-100)=3300mm C、D轴线之间的跨度为:7600-(500/2-100)-(500/2-100)=7300mm柱高计算: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高度为0.550m,二楼楼面标高为+4.200m,则:底层柱高为H=4.2+0.45+0.55=5.20m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即3.9m, 3.9m, 3.9m和3.9m。6轴线横向框架简图如图5.1所示:5.1 梁柱线刚度及节点分配系数 5.1.1计算各框架梁柱的截面惯性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则混凝土弹性模量Ec=2.8×104(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则混凝土弹性模量Ec=3.0×104(N/mm2)梁截面惯性矩:柱截面惯性矩:(一)框架梁线刚度跨度为7.3m的梁(b×h=250mm×600mm):跨度为3.3m的梁 (b×h=200mm×400mm):(二)框架柱的线刚度: 1、底层柱: A、D轴柱: B、C轴柱:2、上层柱: A、D轴柱:B、C轴柱:梁、柱线刚度如图5.2所示: 图5.25.1.2、各节点分配系数的计算线刚度分配系数,弯矩分配系数结果如图5.3所示。图5.3 各节点分配系数5.2恒载作用下各层计算简图 5.1.1、第一至四层框架梁计算简图 6轴线第一至四层楼面梁布置如图5.4所示:图5.4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楼面梁布置简图6轴线第一至四层楼楼面板布置如图5.5所示:图5.5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楼面板布置简图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5.6所示: 图5.6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分析图5.4、图5.5荷载传递,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5.6所示。图中集中力作用点有A、B、C、D、E、F六个,FA表示作用在A点的集中力,qAB表示作用在AB范围的均布线荷载。沿短跨方向的支撑梁承担板传递来的荷载为三角形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撑梁承担板传递来的荷载为梯形荷载,如图5.6所示,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可采用支座弯矩等效的原则,取等效均布荷载,pe代替三角形或梯形荷载计算梁的支座弯矩。利用支座弯矩及跨内实际荷载,由平衡条件求跨中弯矩。当为三角形荷载作用时: 当为梯形形荷载作用时: g、q为板面均布恒载、活载;为双向板的短边和长边qAC均布、qDF均布计算(相同荷载)①KL-2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250mm×600mm):25×0.25×(0.6-0.1)=3.13(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二侧抹灰): 0.01×(0.6-0.1)×2×17=0.17(KN/m)小计:3.13+0.17=3.30(KN/m)qCD均布计算KL-3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200mm×400mm):25×0.20×(0.4-0.1)=1.50(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二侧抹灰): 0.01×(0.4-0.1)×2×17=0.10(KN/m)小计:1.50+0.10=1.60(KN/m)qAB三角形、qEF三角形计算(相同情况)qAB三角形、qEF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面荷载为4.0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4.0×1.825=7.3(KN/m)qAB三角形=qEF三角形=7.3×2=14.6(KN/m)qBC三角形、qDE三角形计算(相同情况)qBC三角形、qDE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面荷载为4.0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4.0×1.825=7.3(KN/m)qBC三角形=qDE三角形=7.3×2=14.6(KN/m)FA计算 FA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5.7所示: 图5.7 KL-1计算简图①q1计算 (包括梁自重、抹灰层和墙体荷载)梁(250mm×600mm)自重:25×0.25×(0.60-0.10)=3.13(KN/m)抹灰层(梁外侧为面砖,近似按梁内侧相同抹灰):0.01×17×2×(0.60-0.10)=0.17(KN/m)KL-1墙体荷载:KL-1墙体墙长6.6m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