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山去来陈列
第四課 玉山去來
壹、作者深究:
一、生命歷程簡介
(一)農村子弟,紮根土地
陳列出生在嘉義鄉下的一個大村落,從養雞趕鵝、跪在爛泥巴裡彎腰巡田搜草,到泡在汙水裡搓黃麻皮等各種現代孩童無法想像的苦活,他都親身經歷過,是一個典型的臺灣農村子弟。陳列在讀初中時,早上通常得在雞啼時就起床,和互相幫忙的鄰人連踏幾個小時的老式蕃薯切籤機,趕在日曬之前把蕃薯籤鋪陳在稻埕上風乾。由於機器笨重,完成後已是滿身大汗,陳列自言總要抹乾全身汗水,才換上制服,坐六點二十分的小火車到二十公里外的中學去上課。放學後,就幫忙到臺糖蔗園去割牛飼料,或背起噴霧筒,在齊膝的午後稻田間噴灑農藥。這些耗力的勞動,陳列並不認為是痛苦的成長經歷,反而是他與這片天地的強韌牽繫,一直是他「離鄉讀書和工作時經常顯現腦際的圖像。」(地上歲月)
農村的勞動經歷,使得陳列以一種緬懷而謙卑的方式看待人和土地的關係;從祖父和父親巡視土地時的滿足,了解人與土地的緊密相連。這些態度都影響了他成年後的寫作,他始終把人與土地的關係置於思考首位。
(二)意外投入寫作,深受矚目
民國五十八年,陳列因到花蓮市花崗國中教英語,移居花蓮。教了一年多,竟在民國六十一年被以「懲治叛亂條例第七條為罪宣傳」的罪名被逮捕,並被定罪為「在學校宣傳反攻無望論」,叛刑七年有期徒刑,服刑了四年八個月後假釋出獄。民國六十五年出獄後,陳列投入黨外的反對運動。在民國六十九年時,寫下他的第一篇散文<獄中書>,呈現一個人被禁錮時內心的起伏騷動和省思,並指出可能的自足方式。此文得到當年的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從此陳列持續創作散文,並受到文壇的矚目。不過,當時因發生黨外人士遊行遭逮捕的「美麗島事件」,文學獎的評審們對題目獄中書感到緊張和困擾,所以徵得陳列同意後,改為<無怨>。
(三)步上政治舞臺,為民喉舌
民國七十九年,陳列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之邀,親自走訪玉山、瓦拉米、八通關、觀高等一般登山者常去的山區,寫成《永遠的山》一書。優雅細膩的筆觸,深深撥動了讀者的心弦。這本散文集後來榮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一般咸認為這是描寫高山自然生態的重要文學作品。不久後,由於結識一些關心政治的朋友,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接觸,他發現自己改革社會的理想勢必以政治的運作作依歸,所以,陳列漸漸淡出創作,並轉而步上政治舞臺。八十四年參選省議員,八十五年當選第三屆花蓮區的國大代表,從此以更積極的方式為民喉舌。
二、文學特色
陳列算是晚慧的作家,雖言無意間以散文進入文學圈,其處女作一發表,就深受評者重視。他作品深蘊的意涵實是長久以來對生命的沉思,所以語言並無太多刻鏤,就自然感動讀者。此處大略將其文學特色分析如下:
(一)寬宏的人道關懷
陳列的散文既掛念著這塊土地上的人,也掛念著這塊土地上的自然。在地上的歲月中,無怨雖寫自己在禁錮的環境中內心的省思與自適,同時也能觀察獄友的內心世界,彼此相依共鳴;地上歲月從父親和其他農夫的角度,討論人與土地的關懷;同胞、遙遠的杵聲則是描述自己與原住民交往的經驗,體會其過去的苦難、現實困境和未來的期望,並以個人漢族的立場表達平等的同胞關懷;山中書、在山谷之間、親愛的河和我的太魯閣則可看見作者與自然的脈動相連,山水是作者的故鄉,也是作者用情之處。這十二篇散文各有不同的主題,相同的是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用情與關懷。永遠的山雖類似作者在玉山的遊歷,其中卻有明顯的生態保育觀念。作者總是以平等而謙虛的態度觀看山上的動植物,順著他的書寫角度,讓人體會自然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
(二)語言自然清新,富有哲理
陳列雖有以文學改革社會的理想,卻仍能堅持文字該有的文學性,他自言他的散文:「避免寫遠離社會現實的囈語謊言,但同時又深信文學應有它之所以是文學的藝術美質,是不該受到犧牲或迫害的。」(地上的歲月自序)所以其散文在形式上,從選材、組織、剪裁到收束,都能控制得恰到好處,語言則明白曉暢,不失深刻,不論敘事、狀物、描景或抒情,均構築出教人感動的情境。
(三)明白流暢的豐富知識
陳列的文章知識性強烈,但是讀來並不生硬或呆板,而是生動、流暢而有力,因為已經過作者蒐集資料、研讀書籍、請教專家之後,消化吸收,再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結果流暢易讀。他在永遠的山書中說:「我開始閱讀有關山林自然的書籍和圖像──從簡易的解說摺頁到泛論到各種資源的調查報告。我探索著風雲雨霧為何生成和變化以及臺灣這個高山島嶼的氣候特質。……此外,我也讀一些簡單的歷史……。」
附錄:臺灣近代文學作家
作 者 筆 名 生 平 風 格 著 作 陳瑞麟 陳列 出身農家,曾任教職,曾在白色恐怖時因叛亂罪被捕,出獄後從事翻譯、寫作 以散文為主,文章多關懷臺灣土地和人民。文字樸實通暢而深刻,不論敘事、寫景或抒情,皆構築感人情境,兼具知性與感性美 書籍:地上歲月、永遠的山
篇章:玉山去來、八通關種種 陳冠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