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聆听文学大师解读乡愁 组图.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节聆听文学大师解读乡愁 组图 每到年末,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提着大包小包涌向火车站。无论这车站在哪个地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故乡。故乡,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乡愁,是一首游子不朽的心灵之歌。年终岁末,您是否已经踏上归途?还是留在遥远的他乡?不论您身在何方,让我们来一同聆听名家的“乡愁”,回忆心中的故乡…… 莫言:故乡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 莫言自称“写乡土的作者”,而他熟悉的乡土就是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夏庄镇河崖平安庄。从小饿怕了的莫言现在不但能吃饱,还在北京安了家,但他总忍不住回到家乡。莫言曾说:“城市的生活好像是封闭的静止的,但记忆中的故乡是一条河流,在不断地流动着。” 莫言的老家平安庄在山东高密胶河边上,他出生的老宅在旧村的最后一排,始建于民国初年,长方形结构,一间正堂四个房间,连同前院,都是红瓦木顶,砖混泥墙,石头打基。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这个老宅西屋的大土炕上。老宅院子里原来有两间侧房,加一个猪圈和一个厕所。管谟业是家里第四个孩子。大哥管谟贤1943年,姐姐管谟芬1946年,二哥管谟欣1950年,都出生在这里。老四管谟业和大哥相差12岁,都属羊。管谟业的女儿管笑笑,也在这个老宅里出生。 现在屋后水泥地里翻晒玉米的薛老伯和村民们都知道了,小时候叫“斗儿”的孩子,靠写字拿了一个国际大奖。“斗儿”是爷爷管遵义起的,爷爷算是高学历的文化人,读过旧学私塾,家里有很多医书,写得一手好字。爷爷的意思是:别看他长得丑,他可是北斗星,长大一定成才。 “我小时候,政府还没有修水堤,从屋里可以望到胶河。后来我小学失学后,还参加过胶河的水利工程,天天在河道里挖掘泥土。”莫言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崖、大栏一带地势低洼,河道纵横,每逢夏季,经常水涝成灾。于是当地农民只能种红高粱,以此为主粮。“在吃不饱饭的年代,红高粱浑身是宝。高粱米磨成粉,可以做成饼和窝窝头,或者酿酒;穗可以编成扫帚;叶子和枝杆用来给牛当草料,或者编织成草席和门帘;根部也可以敲干净土晒干后当柴火烧。” “走遍天下也没有故乡好”,莫言作品,写的也多是“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他说,故乡代表了一种乡土记忆,是千百年来的文学命题,唐诗里、宋词里,都有离愁别恨、乡愁相思。莫言笔下,常有最熟悉的生活、童年记忆、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同学、父母、乡亲,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游过泳的河流、散步过的河堤。故乡高粱地里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案、公婆庙惨案,被他写进了《红高粱》。 席慕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向世人抒发着的是这样一种情怀——无论走到哪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永远不会湮灭,而是日久弥新。 1943年,席慕蓉生于重庆。她的祖籍是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父母都是蒙古贵族,给她起的蒙族名字是穆伦·席连勃,意为“大江河”。出生不久,她随父母迁居香港,1954年又举家迁往台湾。 对席慕蓉来说,香港不是故乡,而蒙古草原也不是——她并不曾在那里真正地出生、长久地生活过。她把它称为“原乡”,是经过父母的经验传达到她心里的温暖。 “冬天的晚上,兄弟姐妹们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被我们惊喜地发现的大漠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每年,台湾的蒙古族同胞都会在台北举行“圣祖成吉思汗大祭典礼”),我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形了。而我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 席慕蓉的父亲做梦都想回草原。他一度寄居德国,巴伐利亚高原广袤的草场勾起了他的乡愁,他从异国土地上折断一根草,很陶醉地对儿女说:“对了,就是这个味道!你们闻一闻吧,这很像家乡蒙古高原上草的味道……”可惜,直到去世,他都没能真的闻到蒙古高原上的草香。日日夜夜,父亲的话常常回响在席慕蓉耳边:“孩子,我回不去了,将来你一定要回我们的草原,因为我们的根在那里……” 1989年8月1日,大陆与台湾解禁,8月20日,席慕蓉就回到了故乡,这一年,她46岁。换上蒙古袍,骑着骏马,身边是手捧哈达和马奶酒的蒙古族同胞。面对古老的土地,席慕蓉虔诚地下跪,捧起一抔热土揣在胸前,像父亲当年那样,折断一片草叶捧在手心,用心地嗅着。“那时就像一个婴儿,感受到了大草原的阳光和召唤。那是一种在梦里来过的感觉,草原唤醒了我体内的‘另一个自己’。”席慕蓉回忆道。 此后,她一次次往来于草原和台湾之间。1999年,两个随行的年轻人为她录制了纪录片,当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看到这个影像时,泪如雨下。她托人找到席慕蓉,邀请她为大草原填一首词。于是便有了那首著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母亲总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