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历朝夏季城市排水系统防汛防涝分析
光绪年间的福寿沟(资料图)
今年夏季,又有城市为内涝所苦。但洪峰中的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随即,有地方媒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是该城900多年前的古代排水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说到底,防涝是个科学技术活。既然古人有这么好的设计,我们不妨了解下古人的排涝之法,看看哪些能够为今人借鉴。赣州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者是北宋的刘彝。《宋史》上介绍他:“福州人。幼介特,居乡以行义称。从胡瑗学,瑗称其善治水,凡所立纲纪规式,彝力居多。”北宋熙宁年间,刘彝担任虔州(即现在的赣州)知州时,组织人员精心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里的街道,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了分区排水的规制,建成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字,故名“福寿沟”。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排水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因势利导”,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落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原理,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其精巧的坡度和断面设计,还能保证排水沟内形成的水流有足够的自冲力,冲走泥沙,不易堵塞。同时,为防江水倒灌入城,刘彝还根据水力学原理,在“福寿沟”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可谓思考周详、尽得巧妙!如今,这仍是赣州城里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不能不让人叹服!《宋史》中还记载了刘彝的另一个功绩:“久雨汴涨,议开长城口,彝请但启杨桥斗门,水即退”――也就是说,他在任虔州知州之前曾经解决了让京师头痛的水患。由此可知,刘彝是个工作中肯动脑筋、能做事的官吏,史上对他评价也颇高:(刘彝)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其实,古代城市防涝排水的成功例子不惟赣州的“福寿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挖掘出南朝建康宫城遗址,发现当时“建康宫城内有密集的排水沟”。史载南朝梁代建康“城中28万余户”,加上皇室一应人员与警卫军队在内,总人口数当在150万到200万之间,这在当时来说,是规模很大的城市了。城市的排污当然也是一个重点工作,加之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建康地区多雨水,市政排污的建设与维护压力应该说是相当大的,然而检翻史料,却没有发现当时建康宫城发生过大内涝的记载。其数量众多、设计合理的排水沟应该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古代,城里的所有排水系统,一是依靠排水沟,二是倚赖城中内河。就内河而言,河道的日常疏通维护至关重要。南唐刘崇远在《金华子杂编》中有明确记载:“咸通中,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棹扁舟业以淘河者。”这应该是挖掘污泥、清理残秽的专门保养河道的人,他们以此项工作向衙门换取“薪水”。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三《诸色杂卖》中也有记载:“每遇春时,官差人夫监淘在城渠。”可知,宋代市政管理者在夏季雨水来临之前,就必须按照规定做好疏通河道、以防内涝的准备。另一可以验证此项工作的证据是,北宋“画竹名家”文与可在《积雨》一诗中这样写:“京师值积雨,浮淖皆满城。况当淘决时,左右罗深坑。”
汉代墓葬内设两道排水沟 唐代排水明沟直径1.8米
扬州以水闻名,千百年来,扬州城内的居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抗涝的经验来。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不断出现的水渠、明沟,也充分体现出古代扬州人民的聪明才智来。昨日,记者专访了原扬州市文物局局长顾风,请他从考古发现中,解读古代扬州城的排水工程。
汉代:墓葬也有排水功能从目前的考古工作上看,还没能进行到汉代城市考古的阶段。但是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就能看到墓葬也有排水沟,可见在汉代,扬州人就很注重建筑的排水。在扬州汉代的砖石墓葬中,墓顶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就让水流顺着两边流淌下去。而墓底也是中间高,两边低,墓底的边缘设有两道排水沟。这样就能保持墓室的干燥,预防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唐代:木材做管壁千年不腐
在目前开展较多的唐代城市考古中,整个扬州城的排水功能就很是纵横交错,并且因地制宜。顾风告诉记者,考古队曾在石塔寺附近的考古工作中,挖掘出了一条古代河道,而在河道中,就连接着城内的排水系统。很多排水管道都从城内伸延到河道内,将多余的水排出。“由于土质原因,古代扬州人用木材打造成地下水网管壁,甚至在河道上,都钉有木板。木头在水中的寿命很长,我们挖掘出来时,尽管已有1000多年,很多木头都没有腐烂。木头不但耐用,而且方便更换。当时扬州是南方最大的木材交流市场,这算因地制宜吧。”而在上世纪90年代,扬州大学办公楼的下面,也发掘出一套庞大的排水系统。“那是一条明沟,直径足有1.8米,规模非常大。后来考古研究,这是一道水关,是城墙内部的隧道。城市里的水,可以通过这条隧道流向城外。当然,在隧道两头设有栅栏,还有各种菱形木桩,就是防止外敌侵入的。”可以想象,当初扬州城内的排水系统非常发达,城内再有多大的水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pdf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案.pdf VIP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4627.pdf VIP
- 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 横河flxa21两线制电导率变送器快速启动手册.pdf VIP
- 图集规范-天津图集-12J5-1图集(2012版)平屋面 DBJT29-18-2013.pdf VIP
- 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pdf VIP
- 生命教育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