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写儿女情态的优秀诗篇精选解析.docVIP

古代描写儿女情态的优秀诗篇精选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描写儿女情态的优秀诗篇精选解析 魏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劃。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媚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颐。驰骛翔园林,菓下皆生摘。红葩棳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翰墨戢闲按,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荼菽剧。吹嘘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译文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 皮肤很白净,口齿更伶俐。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这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诗。诗人从日常生活中剪裁下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明人谭元春评论这首诗说:“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态”,这是精当之评。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通过日常行止的描写来表现女儿那一股娇憨之气。如小女儿“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大女儿“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都很成功地写出了女儿家特有的爱美心理。又如小女儿“诵习矜所获”,大女儿“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也把小孩子自以为是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再如诗中写她们园中摘生果、风雨中戏耍;一听到大街上有钲缶声就拖着鞋往外跑;对着烹茶的鼎吹火,弄得满身烟灰……诗歌正是通过对她们种种“劣迹”的描写,写出了她们的娇痴任性。这首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由这件最让大人恼火的事引出“当与杖”的别致结局,层次分明,结构巧妙。诗歌笔调幽默诙诺,通俗,时杂俚语,根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娇女诗》与左思其他作品比较,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比较特殊。在这首诗中,左思以一种半嗔半喜的口吻,叙述了女孩子们的种种情感,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首诗大约是陶渊明五十岁左右时作。责子,就是对儿子的责备、批评。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被”,覆盖。说:白发已布满了两鬓了,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少见有人道出。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下面分写:“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故”,本来,一向。按,“匹”字的字形近于“二”、“八”之合,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文术”,指文章技艺。按,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话。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他们都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按,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按,这里用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杯中物”,指酒。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