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诗教 诗言志 文载道 词传情 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诗教 诗言志 文载道 词传情 图 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诗是“兴发感动”的力量。因而诗词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知识教育,是一种关乎生命的自我救赎。时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诗可以让人内心平静”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1999年,叶嘉莹在仲秋的南开园,写下了这句词。今年的仲秋,同样的荷凋雁过,叶从枫叶之国加拿大再返神州。只是这一回,这位“诗词的女儿”不是过客,而是归人。坚守在喧哗浮躁的当下遭遇了尴尬。读诗有用吗——这样的发问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齐益寿是叶嘉莹的学生,他的困惑在于:“叶先生一直在‘吐丝’,而学生却关心‘丝绸在哪’。”除去社会环境的变化,叶嘉莹认为在诗词教育方面也存在误区:“诗人因为有了感动才会写出诗来,我们应该了解的是这种感动如何生发。老师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懂,就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背诵的又都是错字、别字,文理不通,不但无用,而且贻害后人!” 关于中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选用,以孩童入门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为例,认为这首骆宾王7岁时写的诗作“并不是一首好诗,背下来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就让孩子们背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不能看低小孩子的智商,只让他们背浅近的诗句。因为孩子们天性喜爱诗歌。”这是近20多年来侧重幼儿诗教的切身感触。她曾在加拿大为华裔孩子们讲解古诗词。上第一堂课时,她先把篆体“诗”字写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字的右半边上面的“之”好像是“一只脚在走路”。接着她又在“之”字下画一个“心”:“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把你的心走过的路说出来,这就是诗啊。”孩子们立刻就对诗有了最本真的认识。 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在她眼中,诗是感情的凝聚:“离别时写你的悲哀,欢聚时写你的快乐。”读伟大诗人的优秀作品有“莫大的好处”,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她引用钟嵘在《诗品》中的话阐述道:“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总之,“诗可以让人内心平静”。 读诗是和伟大的心灵相互感应 读诗的时候,伟大的诗人都成了你的朋友,苏东坡、陶渊明、杜甫尽在眼前。“假如生活发生不幸,当你将之用诗来表达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就可以借诗消解了……”叶嘉莹如是说。 席慕蓉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叶嘉莹开设的诗词讲座是“一场又一场心灵飨宴”。要实现读者与诗人心灵间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吟诵是最好的方式,“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是伴随着吟诵的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词中兴发感动的特质,也是与吟诵的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古老的读诗方式起源于周朝。”说那时小孩学诗都遵循着同样的步骤——兴、道、讽、诵。“兴是感发,道是引导,讽先是让你开卷读,然后背下来,到最后就可以吟诵了。”比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就应该先了解杜甫其人,知晓他的际遇,再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她说:“吟诵一定要有内心的体验和自由,这样每次吟诵才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些时候,叶嘉莹也会担心,这种“诗教”无人以继,以至于“一切努力归于徒劳”。但她也感欣慰,“因为总是有人听课后,受到感动。”加拿大的实业家蔡章阁,只听过她一次讲座,就慨然出资捐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所。听闻南开大学筹划为她兴建“迦陵学舍”,又有很多人慷慨解囊。澳门实业家沈秉和将自己比作叶嘉莹的“小小书童”,决定做一名“略带诗意”的实业家。 叶嘉莹常引用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粉丝”: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她深信,历经千百年淘拣的中国古典诗词“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的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 诗言志 文载道 词传情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呢?《人间词话》最初是在1908年11月,在《国粹学报》上发表的第一批,然后在1909年的1月和1909年的2月,发表了第二批和第三批。我们现在是2009年,距离王国维最初发表《人间词话》,整整一百年之久。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边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表现得特别有光彩的文学成就,其实我还要说,人总是受时代的影响,不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作品,而且一个时代也要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啊。如果你生活在2009年,却没有2009年这个时代所应有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