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谋精粹3》青少年科普教育.pdfVIP

《“三国”智谋精粹3》青少年科普教育.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社会科学总论:社会学、 人口学、管理学、人才学、 决策与智谋 (决策与智谋) “三国”智谋 精粹 03 四、伐 交 所谓 “伐交”,就是说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孙子很强调“伐交”,认为 它的作用仅次于 “伐谋”。“伐交”早在战国时各国已十分重视。因秦国日 益强大,有并吞六国之谋,苏秦乃说燕赵,合六国之纵,同盟拒秦,曾一度 孤立秦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为破六国合纵之谋,秦相张仪以连衡之策说 六国,使背纵约而事秦,从而分化六国,为秦国的军事进攻铺平了道路。后 来秦采取 “远交近攻”的战略,统一了六国。“伐交”在三国的斗争中,也 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往往在军事上得不到的却从“伐交”上取得,它对 于今天的对外斗争仍很有启迪意义。 赤壁之战后,三分之势己形成,由于三国之主曹、孙、刘图天下的策略 不同,所处的地位又各异,其对外斗争的策略也就不一样。曹操控制的地区 虽已占天下的百分之七十,由于人心仍思汉,不敢贸然篡位。他不象袁术得 帝位之名而不得其实,而是把帝位的虚名留给汉献帝,自己却享有皇帝权力 之实,故他始终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凭着这一优越的政治地位,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 吴蜀联盟,是他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因而想设计分化孤立之,以便逐个击 破。刘备因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便扯起正统旗号,指责曹操篡逆,而 他名为拥汉实是其图天下的一种手段。这就决定了蜀汉对曹魏的政策:誓与 之势不两立。但曹操是当时中国最强者,刘备要与之抗衡,除了联合孙权外, 别无他途。所以,当曹操南征时,刘、孙联盟抗曹是势所必然。孔明早在赤 壁之战前一年,已预见这种趋势,故在 “隆中对”中制订了 “外结好孙权”以北图中原的对外总方针。对执行这一总方针,孔明至 死不渝;刘备在原则上赞同,但在具体执行上又另有不同看法。东吴袭荆州、 杀关羽后,蜀、吴联盟彻底破裂,双方关系空前恶化,且荆州之失不只使蜀 国失去图天下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也使它失去了对曹魏发动钳形攻势的优越 条件;其次,孙权不同蜀国协力以破操,当关羽北伐节节胜利,曹操议迁都 以避其锋时,孙权却与曹操联合,夹击关羽,这说明吴国这个同盟国是不可 靠的。因此,从报弟仇、雪国耻和为国家前途计,刘备决定伐吴。当刘备出 征旗开得胜,孙权派人来求和,说 “欲交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 图灭魏。”刘备怒气冲冲拒绝说: “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今先灭 吴,次伐魏。”可见,刘备这次伐吴,并非只是夺回荆州,是想兼并东吴, 增强力量,形成与曹魏南北对峙局面,然后伐魏以统一天下。对此,张飞是 极力赞同的。但却遭到孔明、赵云、秦宓等的反对。他们都主张先积蓄力量 伺机伐魏,认为 “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 而事态的发展,说明刘备是 “遗恨失吞吴”,孔明等是有远见的。孙权对外 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他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 永远的盟国;只要对国家有利,他既可联刘抗曹,也可联魏抗蜀。如曹操致 书要他 “会猎于江夏”时,他不愿将父兄之业奉送他人,乃与刘备合力,终 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强赖不还荆州,而荆州处于扬州上游, 威胁吴国安全,乃使 吕蒙白农袭荆州;刘备来伐,他乞和不成,乃先后向曹操、曹丕上表称 臣,纵然得不到魏国帮助,但争取其中立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来犯之敌,然 后取得了胜利。孙权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周瑜、吕蒙、陆逊的支持和贯彻执 行。但在对待蜀国问题上,鲁肃跟他稍有分歧,鲁肃和孔明一样始终坚持吴 蜀联盟,故他在世时虽曾三索荆州被对方骗赖,他也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 双方联盟才得保持。孙权虽赞赏鲁肃,唯对其借荆州及其容忍态度颇有异议。 以上是对三国对外政策的概述。而在三国“伐交”的具体策略上,则极 尽尔虞我诈之能事。 1.表封敌手:孙曹耍诡计 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是错综复杂的,但在整个斗争中,军事斗争 是短暂的,政治斗争则贯穿其始终,其中,突出的是 “伐交”斗争。赤壁之 战刚结束, “伐交”斗争跟着开始。 请封刘备,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