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志慧和他的精神家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志慧和他的精神家园

边志慧和他的精神家园 (2003-09-11 14:27:36) 边志慧其人其事 边志慧今年43岁,出生在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肖峁村。1980年高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再没有上学,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1982年,经熟人说合,嫁到十几里地的巴拉素乡三场村。丈夫樊世国又能吃苦,又会手艺,边志慧上敬老,下疼小,所生一儿一女,聪明伶俐,听话懂事,边志慧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把小日子盘弄得甜甜美美。方圆数十里,边志慧成了人见人夸的“能媳妇”。 1992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到她家来要饭,边志慧把老人迎进家门,给老汉饱饱地吃了一顿黄米捞饭熬酸菜,并把讨饭的老汉留在家中住了一宿。后在拉话中得知,这位老人是因给儿子娶媳妇借了6000元钱,儿子却不愿意还这个钱,自己又无力偿还债务才走上行乞的道路的。第二天,她和丈夫樊世国一商量,决定收留这位可怜的老人。从此,这个老人成了她家中的一员,在边志慧家中度过整整7年的时光。一年冬天,她将家中仅有的一勺腌肉放在老人的碗底,当老人吃完上面的捞饭,看到碗底的腌肉时,禁不住哭出声来:“我的儿女能有你这一半孝心,我还用得着出来讨饭?”这件事传到老人的儿女耳中,边志慧的行动感化了老人的儿女。1999年,老人的儿女将他接回佳县老家,临别时,边志慧又给老汉6300元让他回去还清了债务。 就在她收留讨饭老汉的同一年冬天,她还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1997年,这个女孩已长到6岁,为解决这个黑户女孩的上学问题,边志慧自己当起了幼儿园老师,一边抚养这个被父母遗弃的女童,一边自学幼教知识给这个孩子讲授幼儿园课程。左邻右舍看她教得认真,便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边志慧的家中,让她代为看护,为此,边志慧腾出自家的一孔窑洞为这5个小孩办起了幼儿园,这便是志慧幼儿园的雏形。 1997年10月,边志慧卖掉了自己亲手栽起来的几百棵树和部分存粮,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猪羊、牲畜,筹资一万多元,修了9孔窑洞,买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设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办了“志慧幼儿园”。1998年,她先后在附近的芹河乡马家峁村,巴拉素镇巴拉素村等地办了3所幼儿园,解决了130多名幼儿入托上学的问题。 因为她创办幼儿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边远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困难的问题,属非盈利性质,收费很低,加之她的学校地处内蒙古和陕北交界的贫困地区,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极低,消费能力更低,学费高了根本没人上,导致她从办学的那一天起便陷入了一种发展扩张与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尽管她的学校由仅有5名学龄儿童的家庭式幼儿园发展到500多人的幼儿园和完全小学,其规模已远远超过了该乡的中心小学,但她的负债率也正随着她学校的日渐壮大,水涨船高而成为她无法消解的心头之痛。 为办学无怨无悔 再次见到边志慧时,整整5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 在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边志慧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一个叫巴拉素的地方,精心缔造了一个精神家园,这就是她一手办起来的“志慧幼儿园”和“志慧小学”。 “三十里明沙,三十里水,办学死了也不悔……” 在这5年里,边志慧的幼儿园从5个孩子发展到500名学生;从一个班的幼儿园发展到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全日制完全小学;从仅有3孔砖窑的校园发展到拥有教学楼、生活楼两座,校舍30间,电脑35台,这对一个身无寸金的农村妇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5年里,被专家称为“公益性民办学校”的志慧幼儿园、志慧小学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了起来,边志慧也随之出了名,上了报纸和电视。她的学校也因为独特的办学模式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开发中运用”科学教育的课题实验基地,同时被有关组织确定为“中国科协————联合国非正规项目《乡村青少年非正规教育科学中心》试点”。边志慧本人亦因办学有方而被推选为榆林市政协委员,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边志慧这婆姨,能着哩!” 但谁也不知道,盛名之下的边志慧和他的幼儿园、小学,正面临着尴尬的生存窘况和无可奈何的生死抉择。 因为生源不断增加,教师和宿舍严重不足,边志慧四处求人,赊砖赊瓦赊楼板赊工钱才盖起两座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一栋作教室,一栋作宿舍,为此她在原本举步维艰的窘况下再次背上近百万的债务。 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志慧小学的收费标准全部参考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每人每半年学杂费、住宿费、卫生费一共加起来不到100元,大、中、小共4个班的幼儿园共131人,全托每人每半年仅收240元,这两项主体收入还不够全学校41名教职工的工资。 全学校41名教职员中除边志慧的哥哥边志远是国家配给的办公教师,其工资由乡财政发放以外,其余的40名教师的工资由边志慧来发放,仅此一项开支,每年需要20多万。加上水电费、办公费、电话费,一个500多人的学校每年看不见的花销也在10来万元左右。 债主踏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