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护理事项说明(讲义).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热护理事项说明(讲义).ppt

Company Logo 发热病人护理 发热基本知识 1 发热护理措施 2 基本知识 发热(fever) 体温过高,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发热概述 基本知识 原因:两类 1、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变态反应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本知识 发热程度判断 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低热型(37.5℃~38℃) 中热型(38.1℃~39℃) 高热型(39.1℃~40℃) 超高热型(41℃) Company Logo 基本知识 热型 基本知识 发热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多见于肺炎、伤寒。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度,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痢疾。 间隙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降至正常,经过一个间隙,又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癌性发热。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局部(冰袋、冰囊、冰帽、冷毛巾、)和全身冷疗(温水、酒精擦浴、灌肠、电冰毯) 药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肛塞退热药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酒精擦浴:高烧患者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 原理: ①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②酒精挥发性强,吸收带走大量的热量 浓度及温度: 25%-30%酒精,擦浴温度约为30OC。 擦拭方法及顺序: 侧颈→肩部外侧到手背;侧胸→腋下沿手臂内侧到手心;下肢髋部→大腿外侧至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至足踝;臀下沟→下肢后侧经腘窝至足跟。 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暖 ②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③腋下、腹股沟、手心、肘腘窝等处时,应稍用力,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④禁忌擦拭胸前、腹部、后颈部、足心部位。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冰袋使用:装冰可放在病人前额、头顶部及侧面、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注意: 1局部勿冻伤。 2.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 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5.降温时,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作好记录。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降温灌肠:可用28~32°C温水或4°C等渗盐水,保留15-30分钟。 温水擦浴 :擦浴水温为27 ~37℃,冷水擦浴水温4℃。还可根据病人体温,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 ℃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Company Logo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