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相关护理事项说明—患者入院和出院相关护理事项说明.ppt
四、分级护理 适用对象: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 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 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病 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 护理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分级护理 适用对象: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分级护理 适用对象: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 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满足病人身 心需要。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卧位:即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1、卧床姿势 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 2、体位变换 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变换一次 3、身体活动 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分每天均应活动 4、受压部位 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5、保护隐私 当患者卧床或护士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患者身体,促进患者身心舒适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卧位的分类: 根据卧位的平衡性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 稳定性卧位 不稳定卧位 主动卧位 :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 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 ,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 卧位,称被迫卧位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 患者。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 后的患者。 2、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3、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 会阴冲洗等 (二)侧卧位 适用范围:①灌肠,肛门检查,配合 胃镜,肠镜检查等。 ②预防压疮 ③臀部肌肉注射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三)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⑴摇床法 ①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②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 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④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⑵靠背架法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四)端坐位 适用范围:左心衰竭、心包积液、 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五)俯卧位 适用范围: ①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 造影检查时。 ②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 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③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患者。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六)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 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②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③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④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 重力作为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七)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 ①颈椎骨折患者做颅骨牵引时,用作反 牵引力。 ②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③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八)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 ①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②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③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九)截石位 适用范围 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②产妇分娩。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变换卧位法 (一)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目的:协助滑向床尾而不能 自行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恢复 舒适而安全的卧位。 (二)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目的:1、协助不能起床的患者更 换卧位,使患者感觉舒适。 2、满足检查、治疗、护理的需要。 3、预防并发症。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 变换卧位法的注意事项: ①翻身时,护士应注意节力原则。 ②移动患者时动作应轻稳,协调一致,不可拖拉,以免擦伤皮肤。 ③翻身时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④根据患者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 ⑤若患者身上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时,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