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一语文阅读素材:柳敬亭与苏昆生
柳敬亭与苏昆生
说书和唱曲,都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但在古时,艺人的社会地位卑下,被称为俳优、优伶。虽然他们中间身怀绝技者甚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湮没不闻,能留下姓氏者寥寥无几。像唐代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那样名传后世者已属凤毛麟角,而明末清初的柳敬亭和苏昆生,作为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能留名青史,更是罕见。
柳敬亭,原姓曹,名遇春(一作逢春),号敬亭。泰州人。十五岁时因事被官府追捕,逃往盱眙。一日,他过江在大柳树下休息,“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见吴伟业《柳敬亭传》)。从此易曹为柳,人称柳麻子。后来他自学说书,技艺超群,誉满一时,《柳敬亭传》对他的说书技巧有生动的描述。由于他在“养气、定词、审音、辨物”等方面下功夫,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使听者“危坐变色,毛发尽悚,舌挢然不能下”,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跂,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之后,他浪迹江湖,在扬州、杭州、苏州、南京一带说书,名声大振。
崇祯末年,柳敬亭和苏昆生曾一起在左良玉军中为幕客,受到左良玉的赏识。弘光元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挥师沿江南下,声讨马士英。岂料重病染身,舟至九江,竟吐血而亡。其子左梦庚见大势已去,遂率领残部降清,号称“百万之师”作鸟兽散。此时柳敬亭因事先已离开左良玉部队,幸未卷入这一事件。
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柳敬亭曾一度在松江提督马逢知处为幕客。马为人骄恣暴虐,耿直疾恶的柳敬亭自然和他格格不入,“在军政一无所关”,故马逢知因事系狱处死,柳得以免祸。随后他继续以卖艺为生,流落江湖而终老。
一个江湖艺人之死,自然不值得给予关切,所以未见文字记载。但他在垂老之年依然献身于说唱艺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清汪懋麟《柳敬说书行》有一段记载:
吴陵有老年八十,白发数茎而已矣。两眼未暗耳未聋,犹见摇唇利牙齿。小时抵掌公相前,谈玄说鬼皆虚尔。开端抵死要惊人,听者如痴杂悲喜。盛名一时走南北,敬亭其字柳其氏。……长安客舍忽相见,龙钟一老胡来此。剪灯为我说齐谐,壮如击筑歌燕市。
此诗作于康熙九年(1670)。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柳敬亭当时“年八十”,八十可能是举其成数,不一定是确数,但估计不会相差很大。其二是他们相见在长安(当喻清朝都城北京),说明入清以后,他不仅活跃在江南一带,而且流落北方。余怀《板桥杂记》也有一段记载:“(柳)年已八十余矣,闲遇余侨寓宜睡轩中,犹说秦叔宝见姑娘也。”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介绍苏昆生。苏原名周如松,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唱曲。他的生平际遇和柳敬亭有相近之处。他先是为左良玉“幸舍重客”,左死于九江,“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他宁可削发出家,退居山林,也不愿和那帮降清者同流合污。从今天看来,也许这算不上是“英雄行为”,但至少说明他心中的灯是明亮的,因此,吴伟业在《口占赠苏昆生》中赞扬道:
楼船诸将碧油幢,一片降旗出九江。独有龟年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窗。
李龟年是唐代著名宫廷乐师,因受唐玄宗的宠遇而名噪一时。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流落在南方,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流露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而衰的慨叹。昊伟业这首诗以李龟年喻苏昆生,和杜诗在思想上有一脉相承之处,诗中不但赞颂苏昆生能始终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且表达了对故国深沉的思念。
苏昆生的削发出家,并非出于本意,因而在九华山避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又流落杭州、苏州一带,并有幸在吴伟业家乡和诗人相遇。他知道吴伟业曾为柳敬亭作传,故也渴望诗人为他写点什么,以便留传后世。说:“吾浪迹三十年,为通侯(指左良玉)所知,今失路憔悴而来过此,惟愿公一言,与柳生并传足矣!”(见《楚两生行》序)出于对两位民间艺人的崇敬和热爱,梅村慨然允诺,作《楚两生行》而送之。
诗以“楚两生”为题,是因为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原籍在泰州和蔡州(固始古代属蔡州),两地古代均属于楚,此其一;其二,他们两人都曾在武昌为左良玉的幕客,武昌古代为楚地。这首歌行虽两生并传,但苏昆生为主,诗是这样开头的:
黄鹄矶头楚两生,征南上客擅纵横。将军已没时世换,绝调空随流水声。一生拄颊高谈妙,君卿唇舌淳于笑。痛哭常因感旧恩,诙嘲尚足陪年少。途穷重走伏波军,短衣缚裤非吾好。抵掌聊分幕府金,褰裳自把江村钓。一生嚼徵与含商,笑杀江南古调亡。洗出元音倾老辈,叠成妍唱待君王。一丝萦曳珠盘转,半黍分明玉尺量。最是《大堤》西去曲,累人肠断杜当阳……。
此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总起总收,中间再交错分写两生。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际遇,诗一开头就把他们置于特定的环境,即放在明清易代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刻画,从而使得在揭示他们的个人命运的同时,使读者强烈地感触到时代脉搏的跳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11作文修改讲义.doc
- 2013.12凤头猪肚豹尾提纲汇编.doc
- 2013.12文无定法.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HeartheWaves.doc
- 2012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上尉的女儿(上)〔俄〕普希金素材.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MC小申,背叛过去的自己.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TravelNoteinJapan(7月10日—7月17日).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剑”指沧海:寸石不让,寸土必争.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南方之强”厦门大学.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现代汉语词典》能不能收录英文缩略词.doc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pptx VIP
- 《饮用水源保护区》课件.ppt VIP
- 2025医疗器械偏差管理规程.docx VIP
- 三、功(教学课件)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15篇 .pdf VIP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解读.pptx
-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规划.pptx VIP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T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大数据分析师(高级)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