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张洪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苹果酸穿梭作用 细胞液中代谢物氧化产生的NADH还可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和呼吸链,产生3分子ATP。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 1、呼吸毒物---阻断电子传递 抑制呼吸链传递氢和传递电子,使氧化作用受阻,自由能释放量减少,ATP不能生成。 2、解偶联剂---阻碍呼吸链释放的能量用于ATP合成 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是一切需氧生物体内两种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运动方式。磷酸化作用所需能量由氧化作用提供,氧化作用所产生的能量通过磷酸化作用储存。 解偶联作用:凡是能破坏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 解偶联剂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能携带质子穿过线粒体内膜,破坏内膜两侧的氢离子梯度,抑制呼吸链过程中的磷酸化作用,使ATP不能生成。 第四节 生物能的利用 活的生物需要连续不断地输入自由能,其用途有三:肌肉收缩和其他细胞运动中做功。二是分子和离子的主动转运;三是由简单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大分子和衍生出其他生物分子。 一、ATP是生物体系中自由能的通用货币 1、能量储存---机体内以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储存能量 ATP在体内过剩时,脊椎动物肌肉和神经组织中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 ATP在体内过剩时,无脊椎动物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 2、能量转换---ATP是产能与需能反应中能量的转换物质 (1)ATP末端磷酸基转移给葡萄糖 二、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 1、能荷---腺苷酸库中可供利用能量的量度 能荷:是指细胞内ATP-ADP-AMP 系统中可供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2、能量平衡---ATP/ADP比值的调节作用 第五节 高能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一、ATP的制备技术 1、ATP的应用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生化能量试剂和临床核苷酸类药物,在医疗领域被广泛用作细胞激活剂,对肌肉萎缩,肝炎、癌症、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2、ATP的提取法 以前兔肌提取法,采用汞盐沉淀工艺,提取液先形成ATP钡盐,再转化成ATP汞盐,除汞后转化成ATP二钠盐沉淀,干燥后得成品。 3、ATP的合成法 利用酵母以葡萄糖作为能量供体的磷酸化前体(如腺苷和AMP)法 利用克隆有6-磷酸果糖激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大肠杆菌磷酸化的AMP法 利用产氨短杆菌分段合成及磷酸化将腺嘌呤直接核苷酸化法。 (1)发酵法 只利用产氨短杆菌,培养20-24h的菌种以7%-9%的接种量接入发酵罐,然后加入腺嘌呤,再控制pH在6.8-7.2 将酵母菌与产氨短杆菌混合培养产ATP效率提高 (2)酶法 包括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酶合成ATP,用游离微生物细胞外的酶合成ATP;由固定化微生物生产ATP。酵母厌氧发酵中产生一系列的胞外酶,其中某些酶能使腺嘌呤和腺苷酸转化成ATP。 4、ATP的检测方法 采用琼脂糖平板电泳法、DEAE-纤维素薄板色谱法、纸色谱法。 二、磷酸肌酸的制备技术 1、磷酸肌酸(CP)的生理作用 对能量物质ATP起到缓冲作用,在大量消耗ATP时来由CP补充 具有药理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心肌保护剂,神经保护、皮肤保护、延缓衰老等,在心肌梗塞、心衰竭的治疗。 2、磷酸肌酸的制备方法 生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酶催化法 化学合成:将一水肌酸由三氯氧磷对其进行磷酰化,生成的磷酸肌酸以钡盐的形式与氯化钠分离,然后把钡盐转化成钠盐,并在乙醇—水体系中结晶析出。 3、磷酸肌酸的检测方法 多采用UV法-特异性联合酶测定法,反应原理: NADH转化为NAD时导致340nm处吸光度下降,此方法为CP的特异性方法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重点) 1、呼吸链 2、氧化磷酸化 3、 P/O 4、底物水平磷酸化 5、解偶联剂作用的原理?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作用。 讨论(1)细胞如何利用氧气将代谢物分子中的氢氧化成水;(2)代谢物中的碳如何在酶催化下生成CO2;(3)有机物被氧化时产生的自由基如何被收集、转换或储存。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与特点 1、脱氢---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 失电子 加氧 脱氢 2、脱羧---CO2的生成机制 (1)α-直接脱羧 如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醛 3、耗氧—水的生成机制 代谢物被各种脱氢酶催化脱氢,脱下的氢再经过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 4、特点—加水脱氢,缓慢放能 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在本质上的不同 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1、脱氢酶—催化呼吸底物的氧化 脱氢酶:能使代谢物的氢活化、脱落并将其传递给受氢体或中间传递体的一类酶为脱氢酶,脱氢酶分为两类: 以黄素核苷酸为辅基的脱氢酶 包括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以烟酰胺核苷酸为辅酶的脱氢酶 此类酶以NAD(CoI)或NADP(CoII)为辅酶,催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由NAD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