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课件:高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方略.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课件:高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方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课件:高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方略.ppt

3、用“之”或“是”把宾语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五、定语后置 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乎”等组成的介宾短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七、省略句式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致,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翻译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又如:“竖子不足与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6)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文言文翻译歌诀 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 二、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三、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四、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明确代词,译出用法;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五、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文言翻译练习 将文中两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一) ①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人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答案】 ①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 1分),(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举荐的人( 1分) 。 ②君子使用人才如同(人们)使用器物一样,各取(他们的)长处(1分) 。古代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从别的朝代借用人才吗? (1分 )(你)正应该忧虑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能够诬毁全天下的人呢? ( 1分) (二)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①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②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 二、解题技巧 1、 文 中 筛 选 法 : (1)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2)将选 项 列 出 的 “ 观 点 态 度 ” 与 文 中 筛 选 出 的 相 应 的 “ 观 点 态 度 ”加 以 比 较 , 看两者意思是否符合。 2、 概 括 评 价 法 作 者 在 文 中 的 观 点 态 度 是 通 过 人 物 、 事 件 、 事 理 的 记叙 、 描 写 、 议 论 、 抒 情 等 表 现 出 来 的 , 因 而 在 阅 读 时 , 就 要 从人 物 的 言 行 、 某 一 事 件 的 叙 述 、 某 一 事 理 的 说 明 中 , 在 领 悟 、分 析 、 综 合 的 基 础 上 , 概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