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化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规范练15
专题规范练15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专题规范练第32页 ?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小题。(11分)
扬州访汪辰初
[清]钱澄之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之: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②以“草”“花”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解析:“草”结合“市井草深寻巷入”,写荒芜居处和寂寥人生;“花”结合“江城花满闭门居”,反衬隐居之深。昔日“歌吹是扬州”,今日“草花”满市井,可见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无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解析: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晚年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导学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小题。(11分)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5分)
参考答案: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孤傲绝俗;黄诗中的菊花威武、香透长安、辉光耀目、豪气冲天。
解析:要抓住两首诗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概括。可以根据郑诗“不并百花”“独立疏篱”“宁可枝头抱香死”概括其特点;黄诗可从菊花开放的时节、香气、颜色以及诗歌中透露的情感基调概括。
(2)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两首咏物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抒怀。(答“象征”也可)郑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诗依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诗人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
解析:从手法上,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郑诗显露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黄诗显露了改天换地的气概和抱负。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11分)
处士卢岵山居
[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
解析:诗歌写景的角度主要有动静、远近、虚实、明暗等方面,结合本诗来看应是远近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要扣住主要意象的修饰词,如第二联的“古树”“急”“千峰”,“老”“清”给人幽静感,“千”则有空旷感。
(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情趣,表现诗人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本诗的景物描写来看,意境是清幽、阔大的。所以山居者追求的也是远离世俗的高洁、恬淡。古人写诗都讲究含蓄、委婉,赞美别人的生活情趣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
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2)小题。(11分)
绝句二首
[宋]关澥
其一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①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其二
寺官官小未朝参②,红日半竿春睡酣。
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
注:①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②朝参:这里指早朝参见皇帝。
(1)第一首诗中“缲车鸣处楝花风”一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写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富有动感,烘托出一幅生机美好的春图景,写出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尽力描绘出来,然后根据关键词答出其意境氛围。“缲车鸣处楝花风”以农家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 新闻阅读.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4.4思想感情—从身世、情态、景语、典故多个角度切入.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1传记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2传记阅读--理解—理清思路,概括作答.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5.3传记阅读--探究—明确观点,分条表述.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6.1&2.6.2&2.6.3辨析筛选、表达技巧、形象.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6.4&2.6.5环境、探究.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1立意:从正确到深刻.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2点题:从直白到圆合.doc
- 【世纪金榜】2016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7.3选材:从恰当到新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