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界面与胶体化学_精品
* 润湿作用的其他应用举例 3、阳极效应 阳极效应是指在电解熔融盐的过程中,槽压突然急剧升高, 而电流强度则急剧下降,阳极周围出现细微火花放电光圈, 阳极停止析出气泡,这时,电解质和阳极间好像被一层气体 膜隔开似的。 关于阳极效应的一种解释是:当电解质的浓度较大时,电解 质对阳极的润湿性较好,能顺利地把阳极上产生的气泡排挤掉, 因此,不致发生阳极效应,但当电解质浓度较低时,电解质对 阳极的润湿性下降,阳极上产生的气泡不能及时被电解质排挤 掉,于是小气泡逐渐长大粘附在阳极上并成一层气膜。? * 第六章.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在实际工作中甚为重要。用 活性炭脱色、用离子交换法吸附电解质等,都涉及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溶液吸附多数属物理吸附。溶液中溶剂与溶质在 固体表面吸附的难易取决于它们和表面作用力的强 弱。一般来说,和固体表面性质相近的组分易被吸 附。例如,炭自乙醇和苯的混合液中吸附时苯易被 吸附;若用硅胶,显然乙醇易被吸附。 * 1.固液吸附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 是由于固体表面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引起的。液体分子在此力的作用 下,向固体表面富集,同时降低表面张力。 2)特点 a、分子间作用力比气相大; b、相互作用力较复杂; c、杂质将影响吸附结果;d、吸附平衡比气相慢; e、以物理吸附居多; f、实验方法简单。 * 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设溶液由1和2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组成。其组 成可从纯的1变为纯的2,即任何一种组分的组成 变化范围均为0→1,浓度用x表示。 1)复合吸附等温线 吸附前 n0= n10+ n20 吸附平衡 n10 = n1b+m n1s n20 = n2b+m n2s 以x1和x2 表示溶液体相中1、2组分的摩尔分数 *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可得吸附等温线(U型、S型、直线型) 为正吸附 为负吸附 无吸附 *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2)、单个吸附等温线 复合等温线是溶液中各组分吸附等温线的综合 结果。由于一个方程中有n1s 和n2s 两个变量,因 此,无法同时从复合等温线求得n1s 和n2s 。 a、从混合蒸汽中吸附 *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b、从纯蒸气吸附 仍设从液相中的吸附和从气相中的吸附相同,而 且都是单分子层吸附,但吸附层成分与溶液中不同。 当1g吸附剂自由1和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吸附时, 应有下述关系: 若以 表示1g吸附剂在组分1和2的纯饱和蒸 汽中吸附的单层饱和吸附量。即 *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 3.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在稀溶液中,可用兰格缪尔或弗仑德里胥吸附等温 式以描述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变化。假设溶液中溶质和 溶剂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占有同样大的面积,吸 附可看作是下面过程的平衡: 被吸附的溶质+液相中的溶剂= 被吸附的溶剂+液相中的溶质 若以 1 表示溶剂,2 表示溶质, l表示液相,s 表示表 面相,上面的平衡可写作 ? ?? * 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 平衡常数为 ??????????? a1l、a2l 是溶剂和溶质在液相中的活度,x1s、x2s 是溶剂和溶质在表面相的摩尔分数。对于稀溶液 a1l 可近似视为常数,令 ???????? 代入得 ?????????? * 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因为 x1s+x2s=1 所以 ???????????? 在稀溶液中 a2l≈c2l,即用溶质的浓度代替活度。若表面的吸附位数为 nsmol·g-1,则溶质的表面覆盖分数为 θ=n2s/ns,溶剂的表面覆盖分数为 1-θ=n1s/ns,n1s 和n2s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吸附量,且有 ns=n1s+n2s。由于 x2s=n2s/ns=θ ,故可写作 ???????????? * 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式即为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式。其直线式形式为 ??????????????? 对于不均匀表面,b 不是常数,而是随覆盖分数而变,这时,可用弗伦德里胥公式(Freundlich) ???????????? ???????????????????????? 或 其中 K 和 n 为常数,n1。 * 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图为脂肪酸的吸附等温线。其中(a)为活性炭自水溶液中的吸附,而(b)为硅胶自苯溶液中的吸附。脂肪酸(RCOOH)一端具有憎水基,另一端具有亲水基。在水溶液中非极性的吸附剂活性炭选择吸附憎水基,故吸附量顺序为丁酸 丙酸 乙酸,而在苯溶液中极性的吸附剂硅胶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2018年最新发布的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中英文版..pdf VIP
- 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pdf VIP
- 运动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七年级历史数字故事——隋朝大运河课件.ppt VIP
- 旅游职业礼仪-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