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二十).docVIP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二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二十)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 “好题速递”系列(20)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定风波 宋·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1)从内容上看,本词从 与 的角度,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分) (2)周邦彦是写离愁别恨的高手,周词“使读之者骤遇之如在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本词造语浅近而情意真挚,请结合全词,就“情意真挚”加以赏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24分。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而眇者不识日 眇 眼瞎 B.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揣 持、抓 C.君子学以致其道 致 表达 D.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 随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A ②作《日喻》以告之 ①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 B ②日之与钟、籥亦远矣 ①生而眇者不识日 C ②昔者以声律取士 ①而眇者不知其异 D ②莫之求而自至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先讲了一个“盲人问日”的故事,指出“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B.第二段由上文的故事引申“识日”和“见道”,指出不能达于道的错误在于“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没有认识到“道”的本质,没有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只是主观臆断。 C.第三段讲“求道”的正确方法。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都是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性。第四段抓住一个“学”字深入一层说理,又用南北之人学“没”作比,突出长期实践的重要,并进一步指出了单凭求教而不下苦功的危害。 D. 结尾正面鼓励吴彦律,说明作文目的,但意在言外。作《日喻》的目的在于希望吴彦律注意两点:一是求学必须要有目的,这目的是“求道”;二是要下苦功夫求道。 12.C.引用孙武的话不仅解释了“致”字,而且还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引用夏子的话,说明了“学”是“致道”的不二法门,强调了刻苦学习的必要性。 13.下列能够体现作者关于“学”与“道”正确主张的一项是 ( ) A.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 B.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①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②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③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15.结合文意,指出“北人学没”这个故事的教训是什么?3分。 备用题(学生考试时不做,老师在讲评讲析) 1.“盲人识日”的寓意是什么?这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 在 张晓风 1)那天早晨,天无端的晴了,使人几乎觉得有点不该。昨天才刚晴过,难道今天如此运气再晴一天?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