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ppt
欢迎浏览 美丽的桐梓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 自 然 地 理 地理座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 全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8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总人口67万人。 交通便利 资源 特产 全县方竹林总面积40万亩,方竹笋年产量1.5万吨左右。 除普通野生动物外,县境内发现有黑叶猴、蟒、华南虎、麋鹿、云豹、大鲵、白鹤、红腹锦鸡、华南穿山甲、豺、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斑羚、岩羊等国家保护珍稀动物。 桐梓县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文物古迹岩灰洞古人类遗址、马鞍山洞古文化遗址、唐代夜郎古县城遗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爱国将领张学良幽禁地小西湖、贵州最早的水力发电厂,自然景观方面有羊磴河峡谷漂流、水银河风景区、月亮河风景区、柏箐黄莲自然保护区等,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是不可多得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爱国将领张学良幽禁地 小西湖 凉风垭 历史沿革 今桐梓县境内,在唐代以前无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建置,仅先后隶属于蜀、巴、鳖、犍为、鄨、牂牁、平夷、平蛮、柯盈、播州、带水等。 曾经的桐梓 民国抗战时期内迁的国民党海军学校 民族宗教 桐梓县境,古代即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民族互为分化和融合,形成新的单一民族。汉族人口,秦汉时期开始渐次入境,及至清代已占多数,分布分境。 现有苗、侗、彝、满、壮、羌、傣、白、瑶、水、布依、土家、仡佬、东乡、布朗和汉等18个民族。除马鬃岭一带有苗族聚居外,其余均零星分散,错杂而居。 虎峰寺 据《桐梓县志》载: 县境之民,虔诚信崇某种宗教者甚少,而视作功利实用者却多,故历代宗教在县域内均少有繁盛发达景况。 降龙寺 县内局部流传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寺庙宫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历代均有兴建、毁圮或重修,香火盛衰无常,解放及“文化大革命”后,多改作他用。现有寺庙宫观有降龙寺、尧龙山瑞峰寺、虎峰寺等。 行业习俗:农作方面,桐梓县境历代生产技术落后,农民耕作粗放,种植单一,春种秋收。边远高山,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更是靠天吃饭,故极受自然条件限制。 人口发展 国以前人口统计准确度不高。1949年解放后,年末统计全县为67940户、317700人。解放后,从经济恢复时期开始,人口持续增长。1960-1961年,人口骤降。以后迅速恢复而高速发展。 世界广场 1979年末,全县人口突破50万,达502416人。1982年以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006年,全县总人口为66.86万人。 地形地貌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 山脉 桐梓县山脉均系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蒙山山脉系娄山山脉的支脉,主脉由娄山山脉中部西行横亘于县境中部后再向南、北向延展,南至十二茅坡,北达尧龙山。 黄连菩提山 主脉凉风垭呈东南向,是县境南北分异的分水岭,其南为浅切割的中山、坝子,其北为深切割的中山峡谷。 水系 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河流等级为:干流7条,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主要河流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集雨面积2919.45平方公里。 气候 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春暖风和 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央气象局整理的全国气候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桐梓夜景 美丽的桐梓 我的故乡 水那样的迷人 山那样强壮 山水相怡 凝冻 该记得7.29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