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对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3、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殴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 5、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 A.蚩尤B.黄帝C.大禹D.神农氏 7、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8、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 1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 A.存在失业现象B.出现劳动力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D.工匠技术水平高 12、明朝官员在《虔台倭纂》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 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13、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4、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15、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 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1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有所改变 17、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