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课程融入实例汇整-德光中学.DOCVIP

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课程融入实例汇整-德光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课程融入实例汇整-德光中学

國際教育重要課程融入實例分享:本土與國際經驗分享 林永豐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副教授 一、前言 有鑑於全球化的趨勢與衝擊愈來愈明顯,各國均紛紛重視國際或全球教育的改革,尤其希望透過課程與教學的調整,培育學生具備更具國際觀與全球行動與競爭力的人才。舉例而言,美國於1996年即規劃「全球與國際教育課程指引」(Collins, Czarra Smith, 1996);英國於國定課程中,納入「全球與永續發展」 之主題,並於2004年公布「將世界融入世界級的教育之中」行動策略方案(DfES, 2004)、澳洲也於2008年公布「澳洲學校的全球教育架構」(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8)。可見,國際教育課程的發展,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 但有別於過去中小學課程中向來已經包含的世界歷史或世界地理的介紹,全球教育或國際教育所蘊含的內涵不僅擴大,其教育目標更在於培養具備全球素養(global literacy/ competence)的世界公民。此一基本內涵,使得國際教育課程的發展,有別於歷史或地理課的內容,有別於風土民情或奇聞軼事的介紹、更不僅止於外語或各國文化的學習。國際教育所強調的既是未來學生的全球素養,則國際教育課程發展的關鍵,將不只是讓學生有零碎的學習,而更關心如何透過課程與教學來培育學生全球素養。 二、全球化的趨勢 全球化不是一個新的概念,甚至可以溯及十五世紀,在現代性與現代資本主義興起之前。不過,全球的意識、全球化現象的物質展現,卻是二十世紀中葉以後有較為明顯的展現(Dale Robertson, 2002)。Harvey則指出,全球化促成了時空的壓縮,使得人們對時間與空間的經驗不僅和過去大不相同,更強化了緊密依存的全球村的感受(Porter Vidovich, 2000)。Waters(2002: 22)更主張,全球化的發展,已經在各領域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經濟、政治、與文化等: 一、經濟朝向市場化,亦即自由化是從命令、限制和地位與階級中解放。 二、政治傾向於自由化和民主化,也就是權力的分散 三、文化朝向普遍化,抽象的價值和標準到達非常高度的普遍性,將容許文化極度分殊化。 三、全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 全球素養(global literacy/ competence)雖是國際教育中的核心概念,但此一名詞在國內的譯詞仍很分歧,如全球通識、全球化通識、全球素養、全球能力等。此外,國外的文獻對此一內涵的詮釋也略有差異,以下分別討論之。 美國學者Collins, Czarra Smith (1996)等人檢視過去50年來有關全球教育的文獻,並歸納出三大面向的主題作為指引(guidelines)。 (一)全球性的議題、問題與挑戰; (二)文化與世界各區域; (三)全球關連(美國與世界)。 英國前教育與技能部所提出的全球教育願景,乃是:「讓國民具有相關的知識、能力與理解,足以適切地發揮自己,能在全球社會中生存並貢獻所能,並能在競爭的全球經濟中工作」(DfES, 2004: 1)。具體言之,將包含三大目標: (一)使兒童、青年與成人具備能在全球社會與經濟中生存與工作的能力; (二)能與我們的國際伙伴協力合作,貢獻並達成共同的目標; (三)發揮教育與研究的功能,促進海外貿易與對內投資 我國的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11)中,提到國際教育的目標,乃是希望培育具備四大面向特質的國際人才,這乃包括: (一)國家認同:從認識自我出發,讓學生具備本土意識與愛國情操。 (二)國際素養:從外語、文化及相關全球議題的學習中,產生具有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 (三)全球競合力:提供中小學生跨國學習機會,激發其跨文化比較的觀察力與反思能力。 (四)全球責任感:強調對不同族群、地域、文化的尊重與包容,以及對於全球的道德責任,並提倡世界和平。 四、課程與教學的全球視野 既有的科目中事實上已經含有許多國際的、世界的、以及全球性的元素,例如在歷史與地理科中,往往有與全球或國際有關的議題,有些特別設計的課程與教學活動,也會特別強調其具有全球性的視野或關照,特別是發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和平教育研究(peace education)、世界議題研究(world studies)、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等等。 儘管上述這些議題都是重要的議題,希望能促進學生具有「全球視野,在地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的素養,但課程在實施時,是否真的具有全球性的視野,或Gough所稱的「跨國界的想像」(transnational imaginary)則有待保留。舉例來說,在環境教育的相關課程中,為說明各國人們相互依存的關係與密切性,則應該不再持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