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提出公因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式分解––提出公因式

因式分解––提出公因式 王儀雅 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台南市麻豆國中 陳利俐 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台南市建興國中 一、實施對象:八年級 (▓一般班級 □攜手課輔班級) 二 、教學目標 主 題 □數與計算 □量與實測 □幾何 ▓代數 □統計與機率 相關分年細目(97) 8–a–07能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二次多項式。 修( 8–a–11) 教學目標 1. 能透過具體操作了解利用分配律反向提出公因式作因式分 解。 2. 能透過具體操作了解變號找出公因式。 3. 能利用兩次分配律反向分組作因式分解。 三 、學習難點 因式分解幾乎仰賴多項式的展開與了解,是一種逆向的運算操作過程,它的學習困 難常發生在多項式的理解不足或概念錯誤 。在教育現場,我們常發現學生在這類代數式 解題表現上出現無意義的作答或空白。其實,因式分解屬於結構上的探索與操弄,最重 要的是分配律的反向運用,也包含括號去留問題、運算符號及等號的認知等,這些都會 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而大班教學對於學習速度較慢、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而言,是 很吃力的,若加上老師多以講述法上課,較少實際操作,無法將數學表徵串聯起來,那 學生的學習狀況就會更糟 ,根本不了解提出公因式的意義為何 ,往往就交白卷。如果使 用具體教具,讓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樣就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 增強和連結不同的數學表徵,透過實際具體物的操作 ,來強化學生對於利用分配率反向 思考提出公因式做因式分解的理解 。 四、補救教學內容處理:▓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上課時數:2 節課 教學處理 內容說明 藉由具體物的實際操作,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有感覺並主動觀察發 現原理,以獲得成就的滿足。藉此降低「利用分配律,以提出公因式法 簡 化 分解二次多項式」(8–a–07 )之指標內容和學習內容的難度 ,進而減輕 學習負荷。 1 減 量 / 將8–a–07 之能力指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分開學習。 1. 一多項式中各項均含有相同的因式時 ,可提出公因式 。 2. 利用相反數概念將(b -a )記為-(a -b )產生相同的因式時 ,可提 分 解 出公因式。 3. 一多項式的各項雖然沒有共同因式,但可能經過恰當的分組後,組與 組之間又有共同因式時,仍然可提出公因式 。 替 代 / 重 整 / 五、教學規劃與實施 (一)設計理念 以往教師在教因式分解時,大多採取代數式的方式教學,直接告訴學生因式分解有哪幾 種方法,讓學生去記憶,但代數式的運算對此階段的某些學生來說,還是相當抽象的(李永貞, 1999) ,所以無法理解這些方法,尤其是程度較差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作因式分解。因此, 希望透過幾何的呈現的方式,讓學生藉由具體物的操作,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已提出公因式法 進行因式分解。最後再以代數式的運算與圖形做對照,讓他們印象深刻,提升他們學習數學 的興趣與學習成效(薛圳宏 ,2002) 。為此,筆者參考各家版本數學教材 ,發現都提到以因式、 倍式引導出公因式的概念,再經由公因式進行提出公因式的教學。因為因式與倍式之間具有 乘法的關係,而矩形面積為長×寬,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概念。所以希望透過矩形面積拼合的方 式進行教學,以分配律反思考方式帶入「提出公因式」概念,包含變號提出公因式,並與代 數式作對照,以加深學生觀念,期望降低學生學習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